01. 又譬如伏爾泰總是讚賞某人的作品,某人卻總是刻薄地批評伏爾泰,當人向伏爾泰說出這件事時,他只是一笑:「我們雙方都弄錯了!」
02. 我還聽過一個故事:美國工人到俄國工廠參觀,看到停車場上的轎車,便問那些轎車是誰的。俄國工人回答:「工廠是我們工人的,轎車是上面的。」隨之反問美國工人,美國工人幽默地說:「我們沒有你們走運,工廠是上面的,轎車是我們工人的。」
03. 他的理論雖不盡然對,但是跟下面西方哲學家赫伯特的這句話,不是很相似嗎?
「一個人如果二十歲時不美麗、三十歲時不健壯、四十歲時不富有、五十歲時不聰明,就永遠失去這些了!」
04. 失意人前,勿談得意事;得意人前,勿談失意事。失意時交的朋友,得意時常容易失去;得意時得罪的朋友,失意時也難以挽回。
05. 洛克菲勒每天晚上都要對自己說同樣的幾句話:「你雖然有了一點成就,但只要不繼續努力、虛心學習,就會被人擊倒......。」
西方有句諺語:「沒有失敗的成功者,只有成功的失敗者;沒有失敗,只有失敗者。」更說:「沒有成功的叛國者!」
06. 記得我在你的年歲,曾經看過一部叫齊瓦哥醫生的電影,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當齊瓦哥醫生的家被充公,隻身逃往西伯利亞的途中,車內擁擠不堪,人聲嘈雜,齊瓦車醫生卻拉開小車窗,靜靜欣賞外面烏拉山的雪景。
07. 有一個老農,每日帶著孩子下田耕作,有一天突然把田地交給孩子說:「過去我只逼你辛勤地工作,要你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但是從今天起,我不逼你工作,卻要只問收獲,不問耕耘。」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超越自己/ 劉墉 著 的名言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韓國讀書之神超效率讀書法/ 姜聲泰 的名言
01. 英雄死一次,懦夫死千回。
-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 1564 ~ 1616)
02. 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
03. 沒有對好焦點的陽光,無法燃燒任何東西。
-貝爾 (Alexander Graham Bell, 1847~1922)
04. 如果休息一天沒有練習,我自己會知道;休息兩天,桿弟會知道;休息三天,連觀眾都會知道。
-班‧侯根 (William Benjamin Hogan 1912~1997)
05. 努力不夠,卻冀望獲得更多回報,只讓人嘆息不已。
-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
06. 偉大的成就皆由充滿孩童般好奇心的「為什麼」下誕生。
-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 1946~)
07. 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
-聖經
08. 腦袋裝得東西月愈少,公事包會愈大。
-赫爾曼‧西蒙 (Hermann Simon, 1947~)
09. 單純代表著成熟。
-席勒 (Johann Christoph Freidrich von Schiller, 1759 ~ 1805)
10. 教別人等於自己學習兩次。
-約瑟‧朱貝爾 (Joseph Joubert, 1754~1824)
11. 沒有火花,就沒辦法點火。
-布魯斯‧史普林斯丁 (Bruce Springsteen, 1949~)
12. 人的智慧越高,表達的語言會更簡潔。
-托爾斯泰 (Leo Tolstoy, 1828~1918)
13. 缺乏熱情,難成大事。
-愛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14. 當你準備與機會相遇時,就會產生幸運。
-安東尼羅賓 (Antony Robbins)
15. 可以全神貫注在工作中的人,無論做任何事都能全神貫注。
-安德魯‧卡內基 (Andrew Carnegie, 1835~1919)
16. 只知道工作不懂得休息的人,就像是沒有煞車的汽車。
-亨利‧福特 (Henry FOrd, 1863~1947)
17. 為了和平的戰爭才有意義,工作是為了休息而存在。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18. 坦白地承認失敗後,徹底地找出原因,這也是一種資產。
-盛田昭夫 (Akio Morita)
19. 李子、鍵盤、固有觀念、白板、壽司、冰淇淋、手機、愛情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謀略春秋/ 羅吉甫 著 的名言
01. 六韜:輔其淫樂,以廣其志。厚賂珠玉,娛以美人。卑辭委聽,順命而合。
02. 屈瑕又說:「那我占卜一下,測定出師吉凶。」
在先秦時代,凡事占卜問吉凶。但鬥廉一反當時的思維模式,說到:「占卜是用來決斷疑惑,沒有疑惑(出師必勝)。又何必占卜?」
03. 松下幸之助曾說:「當別人問松下電器是生產什麼時,應該回答:『松下電器是培養人才的公司,同時也是生產電器製品的公司。』」
04. 克勞塞維茲說:「沒有考慮到戰爭的最後一步,就不可以跨出戰爭的第一步。」
05. 在秦穆公舉行完婚禮後,發現晉國陪嫁的奴僕中少了一個百里奚,就問起他的下落。一問之下才知道此人來頭不小,很有才幹,此刻卻在處國看牛養馬。於是,不惜重金要把百里奚贖回來。
公孫枝立即阻止秦穆公說:「不可以這麼做。楚國人不知道百里奚的才幹,才會讓他去養馬,如果我們用貴重的禮物去贖他回來,不就擺明了他是個人才?屆時楚國不放人怎樣辦?」
秦穆公想一想也對,因此,就用奴僕的一般身價,派人帶著五張黑色羊皮(五羖),對楚王說:「我國有個奴僕,叫做百里奚的,逃到了貴國,請讓我用五張羊皮把他換回去。」
楚王不疑有他,把百里奚交給了秦國。經過幾次長談,秦穆公發現百里奚果然是不可多得的治世長才,便聘他為宰相。
06. 這個故事發生於晉國。當時為西元五九七年(晉景公三年),晉國大夫屠岸賈為了擴張權位,決意剷除政治資源豐富的趙家。
原來,晉國有名大夫叫趙盾。景公繼位後,趙盾就死了,他的兒子趙朔繼承大夫的職位。屠岸賈想藉著趙朔實力還未坐大時,把趙家勢力連根拔起。於是,屠岸賈帶領諸將攻入趙府,殺了趙朔和趙家所有族人,只剩下趙朔的妻子。
趙朔的妻子是國君晉景公的姑姑,當時已有身孕,她僥倖逃出,躲入宮中,成為這件慘絕人寰的滅門血案唯一的活口。
趙朔的門客中,有個叫公孫杵臼的,問趙朔生前好友程嬰說:「趙家有難,你怎麼沒殉死呢﹖」
程嬰回答道:「聽說趙朔的妻子有遺腹子。若有幸為男兒,我將撫育他,好為趙家復仇﹔若為女兒,我再跟隨趙朔而死。」
不久,趙朔的孩子呱呱落地,是一名男孩。屠岸賈聽說趙家有後代,為免後患無窮,派人搜捕。趙夫人想逃也逃不出,危急中冒險一試,把嬰孩藏在褲襠裡,並祈禱說:「孩子啊!如果趙氏從此滅絕,你就哭吧!如果趙氏不絕後,你就不要出聲。」
說也神奇,屠岸賈的爪牙大肆搜尋時,嬰兒竟一聲也沒哭。
程嬰聽說趙朔的嬰孩大難不死,問公孫杵臼說:「屠岸賈沒搜到嬰孩,勢必不肯善罷干休,以後還會再搜。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怎麼辦﹖」
公孫杵臼問說:「撫養孤兒和一死,何者較難﹖」
程嬰想了想,答道:「一死百了,比較容易﹔養育孤兒長大,較難。」
公孫杵臼對程嬰表示:「趙朔生前待你不薄,你就做較難的任務吧!我選擇容易的,讓我先死。」
兩人說定後,便分頭進行。他們先設法找來一名別人家的嬰兒,由公孫杵臼帶到山中躲起來,程嬰則進宮偷偷把趙朔的嬰兒運出去。一切安排妥當後,程嬰前去告密說:「小的不才,無法撫養趙氏孤兒長大。只要給我賞金,我就說出他的下落。」
屠岸賈的部將聽了很高興,便發出一筆獎金,跟著程嬰,來到公孫杵臼的山居小屋。
公孫杵臼一見到程嬰,便破口大罵:「你這個小人,說好共同撫育嬰兒,如今竟然出賣我。」說完,向諸將求情說:「趙氏孤兒有什麼罪﹖要殺殺我好了。」諸將不肯,還是殺了公孫杵臼。
屠岸賈聽說趙氏已經絕後,便放了心。他哪裡料到,趙氏孤兒仍活得好好的,正由程嬰撫養,取名為趙武。
十五年後,晉景公生了一場病,用卜卦問吉凶。透過卜辭,景公懷疑,趙朔似乎有後代。
景公詢問大夫韓厥。韓厥可能是當時唯一知道這件事的人。當年,屠岸賈派人殺害趙氏一家,事先知情的韓厥,搶先通知趙朔,要趙朔快逃。趙朔不肯,只拜託韓厥,務必為趙家保存後嗣。
韓厥聽景公問起,便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秉告。景公既驚且怒,下令為趙朔平反。於是祕密召來趙武和程嬰,讓趙武率軍攻擊屠岸賈,滅了屠岸賈家族,一如當年屠岸賈對趙家所做的。
眼看趙武長大成人,又報了仇,程嬰決定赴死。他向趙武訣別,趙武啜泣跪求程嬰不要死,但程嬰心意已決,說:「我不能不死。當年,公孫杵臼看重我的辦事能力,把大事交給我,自己先我而去。我若不去九泉之下會他,他還以為我沒把事情辦好呢!」
程嬰於是自盡。趙武為程嬰服喪三年。
07. 《戰略論》作者李德‧哈特說:「若將戰爭原則濃縮成一個詞,那就是集中。」
08. 傳說商紂夜夜狂歡,忘了日期,派人去問箕子,箕子也裝醉,佯稱不知,他對門人說:「眾人皆忘記日子,獨我記得,將會有禍事上身。」
09. 吳王闔廬派兵攻打越國,卻反遭越王句踐突襲,不久便傷重而死。
闔廬臨終前,囑咐兒子夫差務必報仇。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夫差繼位後,急於復仇。他派人在他每天進進出出時,大聲問:「夫差,你忘記越王殺了你的父親嗎?」
夫差便回答說:「不,我決不忘記。」
10. 第一次是在句踐回國後第四年,句踐想和范蠡商討伐吳一事。范蠡卻表示:「天時未到,務必等待。強求會遭來災禍。」
范蠡又說了一段頗含玄機的話:「上天有給予的時候,也有不給的時候;更有給了又奪回的時候。君王您不要太早打吳國的主意,吳國早晚是您的。如果太早行動,事情如何演變,難以逆料。」
...
范蠡提醒句踐說:「二十二年來,您夙興夜寐,是為了什麼?如今竟想把大好機會拱手讓出!要知道,這是上天賜與您的,您不取,反而會受到報應。您忘記會稽山上的困厄嗎?」
...
吳王悔恨交加,嘆道:「真懊悔當初不聽吳子胥的話。若死者無知,倒也罷了,若死後有知,我有何面目見吳子胥於地下?」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巴菲特開講/ 珍娜‧羅渥 著 的名言
01. 華倫‧巴菲特說:「吸引我做股票的原因之一,就是可以過自己的生活。不必為了成功而裝模作樣。」
「生活中有什麼東西是我想要而我還沒有的,我想不出來。」
...
「賺錢要比花錢容易的多。」
02. 「我常說,如果有三個會打橋牌的獄友,那麼坐牢也沒關係。」
03. 蘇西說:「每個認識華倫的人都知道,他血管裡流的不是血,而是百事可樂,他甚至喝可樂當早餐。」
在波克夏哈薩威的股東會上,有位股東問說,你現在是美國最有錢的人,下個目標是什麼?巴菲特回答說:「很簡單,成為美國最老的人。」
04. 在一九九六年的股東會上,有位投資人問說,如果巴菲特被卡車撞到,波克夏哈薩威公司將會怎樣。這個問題經常被提起,巴菲特有時候妙語解頤說:「我通常會說,我為卡車感到遺憾。」
...
一九八六年:「每年都有人問我卡車的問題。如果我今天被卡車撞到,查理‧孟格將會接受業務,不必拋售波克夏哈薩威的股票。投資將會繼續。」
巴菲特也預測:「在我去世那天,股票可能會上升四分之一點或半點。如果上升太多,我會覺得很失望。」
一九九三年:甚至於媒體都提醒巴菲特,人難逃一死。有位電視記者問他,希望如何被人懷念:「這個嘛!我希望牧師說:『我的天,他真老。』」
一九九四年:「我已經公開宣布,我計畫經營波克夏哈薩威直到我死後五或十年。不過,波克夏哈薩威是很容易經營的。」
一九九五年:在股東會議上,有人發言說:「我想買波克夏哈薩威公司,但是我擔心如果你發生什麼不幸,我無法承擔這個風險。」
巴菲特回答說:「我也承擔不起。」
05. 一九五四年:華倫告訴一位朋友,他三十歲前將成為百萬富翁,否則「我就從奧瑪哈最高的建築物跳下來。」
06. 巴菲特告訴他的兒子霍華:
「建立名譽要花二十年的時間,破壞名譽只要五分鐘。如果你能想到這點,做起事來就會不一樣。」
「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說謊。不要管律師,如果你讓律師介入,基本上他們會告訴你:『什麼都不要說。』你看到什麼就說什麼,基本上就不會陷入麻煩。」
07. 「我從來不會懷疑自己,我從來不會氣餒。」
「我知道自己會成為富豪,我從來不曾懷疑過。」
08. 也許大多數人覺得自己就像高中時期的巴菲特:
「我不是班上最受歡迎的人,也不是最不受歡迎的人,我就是那種小人物。」
09. 多年來,巴菲特在波克夏哈薩威公司的股東會之前,總是為奧瑪哈皇家棒球隊(Omaha Royals)開球。有一次球賽之前,小孩向他要簽名。他投出軟弱的一球後,巴菲特說:
「我抬頭看見跟我要簽名球的那些小孩,正在把我的簽名擦掉。」
有位記者說巴菲特穿的是廉價的西服,他解釋說:
「我買的是昂貴的西服,只是他們看我很廉價。」
10. 巴菲特參加奧瑪哈商業名人堂入會儀式時,說他要感謝他的髮型設計師、服裝顧問,以及個人訓練師,但是:
「他們看到他們的作品後,要求我不要說出他們的名字。」
11. 比爾‧蓋茲
「我無法評論他的技術能力,但我認為他的商業手腕是一流的。如果比爾一開始是賣熱狗,他一定會成為全世界的熱狗大王。他做什麼都很厲害,他做我這一行也會不錯,但是我做他那一行就不行。」
12. 「也許法國八英畝小葡萄園的葡萄,真的是最世界最好的。但是我總是懷疑,人云亦云的因素佔大約九九%,真的順口好喝的因素只佔1%。」
巴菲特接受CNBC的訪問,記者問:「你有一百五十億美元的現金?」巴菲特回答說:「這個嘛,我現在沒有全部帶在身上。」
13. 「巴菲特這麼快活,有個原因是他不必記住他說過的話。」
-查理‧孟格
14. 「以我賺錢養家的方式來說,我是全世界最幸運的人。沒有人可以叫我去做我不相信或是我認為愚蠢的事情。」
-華倫‧巴菲特
15. 「我想如果泰‧威廉斯(Ted Williams)拿棒球選手最高薪,打擊率只有二成二,他也不會開心。如果他拿最低薪,打擊率有四成,他會很高興。做這工作的感覺就是這樣。做你喜歡做的事情,做的非常好,金錢只是副產品。」
16. 「去年有一次去演講,哈佛有些學生問我:『我應該為誰工作?』我說:『你佩服誰,就為誰工作。』兩個星期之後,院長打電話給我:『你跟這些孩子說了什麼?他們現在都自己創業。』」
17. 「一般而言,在這個領域年老不是問題。你不需要很好的眼手協調,或是強壯的肌肉推著錢到處跑(感謝上帝)。只要我們的心智還能正常運作,查理與我就可以像以前一樣繼續工作。」
18. 巴菲特大學畢業之後,投資一百美元上卡內基課程:
「並不是為了上台演講膝蓋不會發抖,而是為了膝蓋發抖時還敢上台演講。」
19. 「規則一:絕不虧錢。規則二:絕不忘記規則一。」
20. 「...在《智慧型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最後一章,葛拉漢說投資最重要的四個字是『安全邊境』(margin of safety)。我認為這些概念,即使到今天已經有一百年,仍然是理想投資的三個基礎。」
21. 巴菲特不會擔心他的原則了無新意:
「如果原則會過時,那就不是原則。」
22. 巴菲特十九歲時,是內布拉斯加大學四年級生,讀在葛拉漢經典名著《智慧型投資人》。他將這經驗比作「保羅前往大馬士革路上的經歷」,也學到「以四十分買一元」的哲學。巴菲特說他閱讀這本書之前:
「我漫無邊境到處蒐集各種曲線圖,閱讀所有的技術分析,打聽內幕消息。然後我看到葛拉漢的《智慧型投資人》,這才豁然開朗,就像是看到光明。」
...
「在這之前,我是用膽量進行投資,而不是用頭腦。」
23. 巴菲特進入葛拉漢的公司沒多久,葛拉漢就告訴他:「對你我來說,金錢不會造成任何差別,我們不會改變,只有我們的妻子生活會更好。」
24. 葛拉漢晚年告訴巴菲特,他每天都希望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有創意的事,以及慷慨的事。」葛拉漢說,通常在早餐之前他就完成第一項。
25. 幾十年前,大學的課程很少提到葛拉漢的理論,巴菲特說這是因為:
「難度不夠,所以老師教一些比較困難但是沒有用的東西。商學院重視複雜的行為,但是簡單的行為往往比較有效果。」
26. 「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率,我可能就會流落街頭當乞丐。」
27. 有時候,波克夏找不到理想的投資標的:
「目前股票和債卷都不看好。梅蕙斯特(Mac West)曾經宣稱:『我只喜歡兩種男人:外國人與本國人。』我發現自己的情況剛好跟她相反。」
28. 「無論真正的勝率有多麼渺小,以小搏大總是引誘人去投機賭博。所以拉斯維加斯賭場的廣告以及樂透彩券,總是以高額累積金額獎金做標題。」
29. 「交易越頻繁,大眾負擔的成本就越高,經紀人賺走的錢就越多。」
30. 「大家喜歡下星期可能贏得大獎的樂透彩券,更甚於慢慢致富的機會。」
31. 「卓越的公司遭遇不尋常的狀況,導致股價被錯估,這時候就是投資的最好機會。」
「只有在退潮的時候,你才會知道誰裸體游泳。」
32. 「投資沒有所謂的『好球』(Called Strike)。你站在打擊區,投手投出正中好球。如果是通用汽車一股四十七元,你不知道通用汽車四十七元是否可以出擊,你放走這個機會,沒有人會喊這是好球。只有你揮棒落空,才會被主審叫好球。」
33. 「球還在投手手套中,我絕對不會去揮棒。」
34. 「其他領域的全職專家,譬如說牙醫師,一般人可以從他們得到許多幫助。但是總體來說,民眾從專業理財經理人得不到什麼幫助。」
35. 「投資必須要理性,如果你不了解,就不要投資。」
36. 巴菲特如何決定一家企業的價值呢?他大量閱讀。
「我閱讀公司的年度報告,以及該公司競爭對手的年度報告,這是資料的主要來源。」
37. 「我就像是籃球教練,我在街上找的是七呎高的長人。如果有人找上我,說:『我身高五呎,但是你應該看看我運球,』我可沒興趣。」
38. 波克夏哈薩威公司擁有七%富國銀行(Wells Fargo)股份,該銀行總部設於舊金山。孟格聽說富國銀行的執行長卡爾‧雷查(Carl Reichardt)發現,有位主管想要為辦公室買一株聖誕樹。雷查告訴他要用自己的錢買。
孟格說:「我們一聽到這個消息,就買進更多富國銀行股票。」
39. 巴菲特對於娛樂與休閒產業有興趣,他有很好的理由:
「娛樂市場的獲利要比教育市場好。」
40. 「你應該投資即使是笨蛋都能經營的企業,因為總有一天企業會落入笨蛋手中。」
41. 「好公司的定義是,要連續二十五年到三十年都很好。」
42. 「你上床時,想到你在睡覺的時候,全世界二十五億的男士鬍子不斷在生長,你就會睡得特別香甜。吉列公司的人不會有失眠的問題。」
43. 「如果你擁有喜思糖果,你看著鏡子說:『魔鏡,魔鏡,今年秋季我要定價多少呢?』魔鏡回答說:『漲價吧!』這就是好企業。」
44. 「我最喜歡的持股期間是永遠。」
「股票很簡單。你要做的就是以低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買進好公司的股票,管理公司的人必須非常正直又有能力,然後你就永遠抱著這些股票。」
45. 「我個人認為,我所賺的錢有很大的比例是因為社會。如果你把我放在孟加拉或是秘魯,你會發現才華放在不對的地方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我必須多奮鬥三十年。我做得很好,我所工作的市場體系碰巧給我很大的獎勵。麥可‧泰森(Mike Tyson)也是一樣。如果你可以在十秒內擊倒對方,然後就賺進一千萬美金,這個世界就是會為這種事給你很多錢。如果你打擊率高達三成六,這個世界也會給你很多錢。如果你是很棒的老師,這個世界不會給你很多錢。如果你是很棒的護士,這個世界也不會給你很多錢。...」
我為什麼開始30分鐘學習法? /古市幸雄 的名言
01. 「不斷累積小努力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唯一途徑。」
這是鈴木一朗在二OO四年十月刷新大聯盟年度最多安打紀錄,打出第二五八支安打之後在記者會上所說的話。我的意思是,連像鈴木一朗選手那麼偉大的選手都要靠著每天累積的小練習,才能達成偉大的記錄。
而足球明星中村俊輔選手則表示:
「如果只是標榜大目標,要達成目的地是很困難的。(中略)所以我每天給自己設定小課題,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等完成這個小課題之後,再朝下一個課題努力。就是要求自己克服一個又一個的障礙。」
02. 最後借用鈴木一朗選手說過的話來勉勵大家。
「我們沒辦法一口氣掌握夢想。只要不斷地掌握小契機,總有一天,我們就可以擁有難以置信的力量」。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我比別人更認真/柯文(Geoff Colvin) 著 的名言
01. 企業策略顧問哈默爾(Gary Hamel)常說,如果你是靠顧客的無知賺錢,那你的麻煩就大了。
02. 微軟和 Google 非常清楚人力資本是維繫成功的條件。兩家公司都以壓榨員工腦力和對應徵者嚴格的殘酷考驗而聞名。比爾‧蓋茲(Bill Gates)曾說,如果你挖走微軟二十個最聰明的員工,微軟就跟一般泛泛的企業沒什麼兩樣,如果你在微軟四處打探,想知道它的核心能力,你所聽到的,沒有一個字和軟體沾上邊。他們會說,微軟的優勢在聘雇制度。這些人很清楚,什麼才是稀有資源。
03. 他說,獲利的限制不在於金錢,而是人力:「能擔任埃克森美孚的工程師、地球科學家或研究人員的人,不是滿街都有。」他簽的到更多專案,但沒有足夠的適任人員能執行這些專案。
04. 十九世紀幽默文人畢靈思(Josh Billings)有句名言:「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我們不知道的事,而是那些事實與我們所知迥異的事。」理解卓越新知的第一步就是,藉助它們找出我們確信不疑的錯誤知識。
05. 有一個因素、也只有這個因素能預測學生的音樂成就高低,那就是他們練習時間的多寡。
06. 因此,學生每天花在練習的時間,可能是一丁點,也可能很多,但如果不花時間練習,沒有任何事物能讓任何組別的學生超越現在的分級。就同其中一名研究人員、基爾大學(University of Keele)的史洛博達(John A. Sloboda)教授所說的:「完全沒有證據顯示,高成就者有所謂的捷徑。」
07.卓越者的天賦和我們對天賦的認知根本是兩回事。即使真的有所謂的天賦,天賦也絕對不足以解釋這些人的成就。
08. 拋開特殊天賦這個問題不談,即使一般人認為突顯卓越者與眾不同的一般能力,也不同於我們的認知。
09. 研究人員所稱的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是最能解釋卓越的因素。
10. 巴菲特(Warren Buffett)常對別人說:「我生來就是要配置資金。」他這麼說是表示,他天生就有尋找獲利投資的能力。
11. 莫札特之所以成為莫札特,憑的是死下苦工。
12. 有人問起老虎成就非凡的原因時,父子兩人的回答總是一模一樣:努力。
13. 有位曾在洛克斐勒童年時教導過他的女士,後來憶及洛克斐勒時說:「我不記得洛克斐勒有什麼特別傑出的表現。但我清楚記得,他每件事都很努力;他話不多,勤奮學習。」
14. 這些小提琴相當確定,要提升表現水準,最重要的活動就是自發練習。
15. 由於練習如此辛苦,這些小提琴家必須安排固定作息時間才能大量練習。大部份優組和佳組小提琴姬的練習時間是在早上接近中午或是中午剛過後,這時他們的精神還相當好。
16. 有一項針對西洋棋士的知名研究裡,諾貝爾獎得主賽蒙(Herbert Simon)和卻斯(艾瑞克森在記憶力測驗的共同作者)觀察到,若非經過十年左右的苦心鑽研,似乎沒有人能到達棋士的高階等級,有些等級甚至需要更長的時間,於是他們據此提出「十年法則」(ten-year rule)。
17. 刻意練習的意義不同於大部分人所認為的意義。瞭解這個觀念就等於找到卓越之路,不只是在個人層次,也包括團隊及組織層次。
18. 刻意練習是專為提升表現而設計的活動,通常有指導者從旁協助;能多次反覆進行;對練習成果持續提出反饋;不管是下棋、商業相關事務等純智識活動,還是如運動等以肢體為主的活動,都是心智層面的高難度挑戰;它沒有什麼樂趣可言。
20. 因此,一項活動起碼在初期(有時是長期)是少不了指導者的,如此才能量身打造出最能改進個人表現的練習程序。
21. 相較之下,刻意練習需要針對自己的程度,找出定義精準的待改善項目,然後認真實行。
22. 厲害的人會分析自己的行為,切割出極為具體的層面,然後專注琢磨某個面向,直到改善為止;然後再琢磨下一個層面。
23. 表現層面的挑選本身就是一項重要技巧。密西根大學商學院教授、著名的奇異集團克羅頓維爾管理發展中心(Crotonville management developement center)前主持人提區(Noel Tichy),以三個同心圓說明這點。他把最裡面的圓圈稱為「舒適區」 (comfort zone),中間的圓圈稱為「學習區」 (learning zone),最外圈稱為恐慌區 (panic zone)。只有學習區裡的活動才能帶來進步。這是我們還做不到的技巧和能力所在。我們在舒適區裡永遠不可能進步,因為這些對我們來說已是輕而易舉的活動,至於恐慌區,那裡的活動難到我們連怎樣著手進行都毫無頭緒。
24. 我們可以說,老虎伍茲是實施刻意練習原則的標準教材,但我們也可以說,他能有機會實地接觸,真是幸運到家。從這個角度來看,若說我們永遠不可能成為老虎伍茲是因為我們沒有一個像艾爾‧伍茲那樣的父親,這麼講一點也不為過。
25. 對比之下,卓越者絕對不允許自己在專精領域進入受到綁架的自動階段。避免自動化就是持續刻意練習的效應。練習的根本精神,也就是不斷嘗試非舒適區活動,來杜絕自動化行為。
26. 多年密集的刻意訓練其實會改造身體和大腦。在我們眼裡,世界頂尖的表現者根本不同於常人,彷彿活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層次,這是有原因的。
27. 刻意讓經理人擔任有挑戰性的工作,藉此強迫他們學習和成長,是大部分成功組織培養人材的核心技巧。
28. 他就是在此時發現,「人在危機裡所學的,是平時的十倍。」
29. 美國陸軍發現行動後檢討還有一個好處:人們真正瞭解事件發生經過後,會渴望做得更好。
30. 這裡已然浮現幾個刻意練習的要素:投入大量心力,以精通某個領域;尋求更高階的指導;不斷走出舒適區。
31. 一如 NBA 得分紀錄保持第二高的球員馬龍(Karl Malone)談到老齡球員告訴《洛杉磯時報》的:「停頓的不是他們的身軀,只是他們決定不再督促自己。」
32. 我們知道,卓越來自刻意練習,但刻意練習苦得不得了。如果沒有熱情的加持,如果沒有一股真正特別的動力驅使,沒有人能通過這種煎熬。
33. 人完全沉浸在一項工作時,時間會變慢,喜樂感會增強,於是這項工作做來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當挑戰難度與個人技能相當時,就能進入這種「高亢狀態」;工作太簡單,就會覺得乏味,太難又會有挫折感。
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T. Harv Eker 著 的名言
01. 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韋爾德(Stuart Wilde)說過:「成功的關鍵在於提高你的能量;當你提高了能量,別人自然會被你吸引。一旦他們慕名而來,你就要他們付錢。」
02. 大部份的人都沒有足夠的內在能力去創造並守住大筆的財富,去面對各種伴隨金錢與成功而來的挑戰--這些原因,讀者諸君啊,就是這些原因使得大多數人沒辦法變成有錢人。
最好的例子就是樂透得主。不斷有研究結果顯示,樂透得主所贏得的獎金數目不管多高,大部份得主最後還是會回到中樂透之前的經濟狀況,因為他們只能掌控那麼多財產。
可是呢,那些白手起家的千萬富翁就完全不一樣了。值得注意的是,那些靠自己努力而致富的人,在失去財富之後,通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把錢全部賺回來。譬如地產大亨唐諾‧川普(Donald Trump)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川普本來的身價數十億美元,後來一度失去一切,幾年後他就把失去的錢全部賺回來了,而且還比先前更富有。
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白手起家的富翁也許會輸掉萬貫家財,但是他們不會失去那個讓他們獲得成就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他們那顆「有錢人的腦袋」--以川普來說,他腦子裡想的不只是千萬;川普絕不可能只是千萬富翁而已;如果他的身價只值幾百萬美元,你認為他會如何看待自己的財務成就?我想川普可能會認為自己一貧如洗,一敗塗地,!我這麼說應該會有很多人同意。
因為,川普把自己的財務「調溫器」設定在幾十億的位置,才不是百萬而已。大多數人的財務調溫器都設定在幾千美元,而非幾百萬元的刻度上;有些人的財富調節器只設定在幾百元,另一些人的財務調溫器則設定在零度以下;這些人冷得要死,卻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受凍。
03. 這套訓練法的基本做法來自於一則古老諺語:「你聽到了,會忘掉;你看到了,會記得;你去做了,會了解。」
04. 關於改變有四個關鍵因素,每一個因素都在你重新設定財務藍圖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們都很簡單,但都很有威力。
第一個關鍵因素是「察覺」--你要先知道某件事存在,才談得上改變它。
第二個關鍵因素是「理解」--理解了你的「思考方式」從何而來之後,你就會知道:一且都是從你的內在而生。
第三個因素是「畫清界線」--只要你知道了這種思考方式不等於你自己,你就可以脫離它,並且選擇是要保留它或是放棄它;至於要保留它或是放棄它,就看你希望明天的自己是什麼樣子。
第四個因素是「重新設定」。
05. 致富法則:
如果你想徹底改變你室內溫度,唯一的辦法就是重新設定溫度調節器。同理,想「徹底」改變你的理財成績,唯一的辦法是重新設定你的財務溫度調節器,也就是你的金錢藍圖。
06. 說來,這是很簡單的數學道理:「你的收入只能成長到你想要的標準。」
07. 理查‧巴哈(Richard Bach)在他的書《天地一沙鷗》(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當中問到:「我要如何知道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答案是:「如果你還在呼吸,你就還沒有完成。」
08. 致富法則:祝福你所想要的事物。
09. 我的人身哲學之一,來自於古老夏威夷的胡那(Huna)土著的智慧,胡那族裡的長者有這樣的教誨:祝福你所想要的事物。如果你看到某人有一處漂亮的家,就祝福那人和他的家;如果你看到某人有一輛好車,祝福那個人和那輛車;看到某人有溫暖的家庭,就祝福那個人和那個家庭;看到了某個人的身材外型很好,就祝福那個人和他的身材外型。
10. 在二OO四年的奧運會上,加拿大選手,百米障礙賽世界冠軍波蒂塔‧費里西恩(Perdita Felicien)被視為最有希望奪金的選手。但她在最後決賽中撞上了第一道柵欄,跌倒了,沒辦法跑完比賽。她含著淚,坐在場上,十分茫然。為了這場比賽,她準備了四年,每天六小時,一個禮拜七天。現在竟然發生這種事。
隔天早上我看到她的記者會,她的觀點真的太驚人了。真希望當時把它錄下來。我記得她大致是這樣說的:「我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不過它就是發生了,所以我要好好利用它。接下來四年我要更專注,更努力。誰知道,如果我這次贏了,我接下來的人生道路會是怎樣?也許我一點慾望都沒有了。我不知道。不過我知道的是,現在的我比以前更渴望贏得金牌,下次回來時,我會更強壯。」聽到她說這些話,我一直說:「哇!哇!」聽到這些冠軍說話,真的可以學到很多。
11. 致富法則:永遠不要為你的收入設定上限。
12. 有錢人想著:「如何兩個都要?」
窮人想著:「如何二選一?」
13. 巴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支出永遠與收入成正比。」
14. 同樣道理,宇宙和你之間也是一樣。我們生存在一個慈祥又充滿愛心的宇宙裡,而它有一個規則:「除非你能管理你現有的一切,否則你不會再得到更多!」
15. 至於那些說「我沒有足夠的金錢可以管理」的人,其實是用錯誤的望遠鏡頭在看事情。與其說「等我有了很多的錢,我就會開始管理金錢」,事實是:「等我開始管理金錢以後,我就會有很多錢。」
16. 名作家吉姆‧朗(Jim Rohn)說過一句話非常有道理:「如果你繼續做你從以前到現在一直在做的事,你就會繼續得到你一直以來所得到的東西。」
17. 你願意一天工作十六個小時嗎?有錢人願意。你願意一個禮拜工作七天,週末不休假嗎?有錢人願意。你願意犧牲跟家人朋友聚會的時間,放棄你的休閒嗜好嗎?有錢人願意。你願意在無法保證回收的情況下投入你全部的時間、精力和資本嗎?有錢人願意。
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劉軒著 的名言
01. 希望您可以在這些拙劣的文字中,看到一點有趣的東西。
02. 之前 Discovery 頻道推出一個新的廣告詞:「Be a traveler, not a tourist.」 (當個旅行者,不要當觀光客)。
03. 之前讀一篇文章,作者肯特‧納烹(Kent Nerburn)說:「孤獨是靈魂的試金石。它讓你知道你是否與自己和平相處,或者你的生活意義僅存於日常瑣碎的事情之中。」
04. 1966年,一位年輕的哈佛教授力勸他的學生「Turn on, ture in, and drop out」。這句話後來成為一本書名、一張經典唱片的標題,和當代思想開放的年輕人共喊的口號。
05. 連現在擁有好形象的羅賓‧威廉斯也承認自己曾經是個無可救藥的毒蟲。他後來自嘲:「古柯鹼是上帝的警告,告訴你你賺太多錢了。」
06. 老爸說他以前在大學搞課外活動常翹課,還曾經跟英文教授說:「我不想浪費我們兩人的時間,以後點名就不要點我了OK?」教授說「OK!」然後就把他給當了。
07. 在電影《印第安納‧瓊斯--水晶骷髏王國》中,已經上了年紀的哈里遜‧福特(瓊斯)遇到一個年輕飛車小子。一開始兩人互相看不順眼,但攜手突破重重惡煞的圍攻時,又顯然是默契十足的搭檔。後來瓊斯發現「小子」竟是他從未見過的親生兒子,整個人傻住了,回神來第一個反應是:「你這毛頭小子!為什麼不好好唸書?!」
「你之前說修摩托車維生也很好啊!」小子反駁。
「不一樣!」瓊斯大叫:「那時候我還不知道我是你爹!」
我相信那兩句對白無論翻譯成什麼語言,都很幽默。
08. 但是波登說的好:我們如今會記得伐泰爾,都是因為他的死,不是他的菜。
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力克(Nick Vujicic) 語錄
◆如果一個沒手沒腳的傢伙也能在全世界最頂尖的海灘衝浪,那麼任何一件事對你都是可能的!
◆在艱困的時光中,依然能夠前進,關鍵就在於,你不是以能看見的,而是以能想像的事物,來引導你的人生。這就叫作信心。
◆你不應該看著你所缺乏的過日子;相反地,你應該過一種「只要敢夢想,什麼都做得到」的人生。
◆不要把每個面皰或皺紋看得太嚴重,因為有一天,你會碰到真正麻煩的大事,那時你要怎麼辦?
◆緊緊抓著舊傷痛不放,你就只是給那些傷害你的人力量,讓他們控制你;可是當你原諒他們,你就切斷了跟這些人的連結,他們就再也不能打擊你。千萬不要以為寬恕他們是放他們一馬,你這樣做不為別的,是為了你自己。
◆站起來和倒在地上,哪個感覺比較好?你天生不是在地上打滾的,你要起身,一次一次又一次,直到全然釋放你的潛力。
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不用再上班了/丹‧米勒 著 的名言
01. 其中一句話對我影響深遠,是督促我努力的力量,那句話是:「我們會成為我們想成為的人。」如果這句話是真的,那麼我的人生便擁有無限可能。
02. 也許,就像《唐吉訶德傳》作者塞凡提斯(Cervantes)所說的:「能上路總比留在客棧裡好。」
03. 拒絕改變的下場便是衰敗。唯一一個可以拒絕進步的場所,就是墓地。
-哈洛‧威爾遜 (Harold Wilson)
04. 隔天早上愛迪生站在廢墟裡,他對這樣的損失,提出的意見竟然是:「禍福相依,我們過去所犯的錯誤已被燒成灰燼。多謝老天,我們可以重新開始了。」
05. 唯有經歷失敗,才能以更從容的方式重新開始。
-亨利‧福特 (Henry Ford)
06. 早在一七七六年,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早已預知這樣的狀況。在他那本影響後世深遠的經典名著《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中曾提到,一個一生做著相同工作的人,「一般來說,都會變得無比蠢笨。」
07. 十九世紀美國文壇巨擘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某天回家告訴妻子說自己失業了。他太太回答:「很好,那麼你就可以專心寫作了。」「那我們要靠什麼維生?」霍桑問道。他老婆拉開抽屜,裡頭裝滿了錢。她說:「我早知道你是個天才。所以每週都會省下一些錢,現在這些錢夠我們過一年了。」霍桑在這段時間寫出震譽文壇的巨著《紅字》(The Scarlet Letter)。
08. 發現的真義,不是找到新大陸,而是以新視野看事情。
-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09. 有個故事說,南美洲有個部落的人馬不停蹄趕了好幾天,但突然間全部的人都停下來休息,搭設帳篷至住了好幾天才又啟程。他們對同行的西方人解釋說,他們得停下腳步稍做休息,這樣靈魂才追得上他們的速度。
10. 每個人都活在安靜的絕望中。辭職只是絕望的表現。
-亨利‧大衛‧梭羅 (Henry David Thoreau)
11. 一個人立即受挨餓之苦,遠比在尋找食品的過程喪失赤子之心要好。
-亨利‧大衛‧梭羅
12. 滿懷信心地踏出第一步吧!用不著窺見全貌也可以踏出第一步。
-馬丁路德‧金恩博士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13. 你心中的呼喚專屬於你,也只有你能完成內心的呼喚。
-娜歐蜜‧史蒂芬 (Dr. Naomi Stephan)
14. 電影《落日殺神》(Collateral)裡有一幕,飾演計程車司機的傑米‧福克斯(Jamie Foxx)對湯姆‧克魯斯所飾演的角色說:「我不會在這一行待太久的,這只是個暫時的工作。等我做好準備,我就要開自己的禮車公司。」湯姆‧克魯斯問他:「那你做多久了?」計程車司機回答:「十二年。」
這正是人生最真實的寫照。我有個客戶在銀行有一搭沒一搭地做著,那不是他喜歡的工作,只是為了讓他在找工作的同時,也能有收入進帳。但一晃眼,十四年就過去了。生活就是這樣,他習慣了現在的生活,再也沒有衝勁去追求更上一層的成功。
15.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曾說:「每個人一生中總有些特別的時刻,得擔起重大責任,擁有成就某事、發揮長材的機會。如這時候到了自己卻還沒準備好,這最佳時刻便浪費掉了。」
16. 世界上九成九的失敗,來自於那些只會找藉口的人。
-喬治‧華盛頓‧卡佛 (George Washington Carver)
17. 不要擬定小計畫,它們沒辦法激起靈魂的鬥志。
-丹尼爾‧伯恩罕 (Daniel Burnham)
18. 馬蒂‧羅勃茲(Monty Roberts)還在讀書時,老師要求全班寫作文,題目是未來的止志願。馬蒂說他希望未來擁有自己的大牧場,還有訓練精良的賽馬。他的老師給了他的作文一個F,告訴他這夢想對一個住露營車的小男孩來說,實在很不切實際,他永遠不可能夢想成真的。當老師叫他重寫作文,這樣分數可以高一點時,馬蒂回答:「F你留著,夢想留給我。」
19. 喜劇天王金‧凱瑞(Jim Carrey)出身貧寒,有一陣子全家是住在親戚的草皮上,睡在福斯小貨車裡。雖然他很有可能能長後會跟父母一樣清貧,但是金‧凱瑞相信自己未來會大鳴大放。從小,他就知道自己內心有一股強烈的呼喚;才十歲時,他就將自己的履歷寄給影集《千面女郎》(The Carol Burnett Show)的製作團隊。他想登上舞台成為演員的希望一直沒有消失。一九九O年金‧凱瑞仍在洛杉磯當個不知名的喜劇演員,有一天他開著自己的二手豐田轎車上山,身無分文的地坐在車裡往山下看,夢想著自己的未來,他寫了一張票額一千萬美元的支票給自己,註明「演員費用」,一九九五年感恩節前兌現。他將支票在進皮夾裡,剩下的事情,你們都知道了。
20. 弗蘭克醫生後來又發現,年齡、教育程度或健康狀況,都不是被關進集中營裡的人能否存活的關鍵。那些活下來的人唯一相同的地方,是他們抱有希望,相信更美好的未來就在不遠的將來,他們都相信明天會更美好。
21. 你必須自己付起責任。你無法改變外在條件、四季、風向,但你能改變你自己。
-吉姆‧羅恩 (Jim ROhn)
22. 行屍走肉地活著,才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慘的悲劇。
-亨利‧大衛‧梭羅
23.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天才,但人生的過程卻剝奪了他們的天賦。
-巴克明斯特‧富勒 (Buckminster Fuller)
24. 感受夢想帶來的熱情與歡樂,這快樂就像森林大火一樣,從遠處便能聞得到、嘗得到,也看得到。
-丹尼斯‧魏特利 (Denis Waitley)
25. 他心如何思量,他為人就如何。
26. 一九五四年,廣播節目《太奧普里》(Grand Ole Opry)的經理在看過貓王的一場表演後,便將他開除了。他當時告訴貓王:「你不可能成功的,孩子。回去開卡車維生吧。」
27. 史蒂芬‧史匹柏曾警惕我們:「腦子裡浮現絕佳妙計的時刻非常有限,如果你不快點實踐它們,其他人就會搶先一步。」
28. 世界痛恨改變,但正是改變才得以帶領世界進步。
-查爾斯‧凱特林 (Charles F. Kettering)
29. 這國家有許多人被當成神經病看待,是因為他們為了無法運用自己的天賦,而感到憂鬱沮喪。
-茱莉亞‧卡麥隆 (Julia Cameron)
30. 大多數人只求安穩,卻不求機會。
-詹姆斯‧貝爾納斯 (James F. Byrnes)
31. 採取行動必得冒險與付出代價,但應付的代價遠比沉溺於安逸之中要小得多。
-約翰‧甘迺迪
32. 人生結束前,我不希望發現自己只是活得夠久。我希望自己也能活得夠寬廣。
-黛安‧艾克曼 (Diane Ackerman)
33. 但白瑞德(Rhett Butler)在電影《亂世佳人:「飄」》(Scarlett)裡曾說:「有失敗的機會,就有成功的可能。」(Whether 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of failure there is also possibility of winning.)
最後的演講/蘭迪‧鮑許著 的名言
01. 「事情就是這樣,我們改變不了事實,只能決定自己要怎樣因應。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
02. 我幾乎每天都會向別人引述我爸爸說過的話。這麼做的部分原因是,你如果對別人提出自己的智慧箴言,別人通常不屑一顧;可是你如果轉述第三者的智慧言語,感覺上就不會那麼自大。
03. 「這樣其實很好」助理教練對我說:「如果你做得不好,可是都沒有人糾正你,那就表示他們已經放棄你了。」
04. 葛拉漢教練總統叫我們注意觀察球員的腰部。「他們肚臍往那邊去,他的身體就會往那邊去。」他常這麼說。
05. 他在照片上寫著:「我不相信世事完全沒有可勝之機。」
06. 我遇到了挫折,但我從來不曾忘記一道座右銘:阻礙我們前進的磚牆,不會無緣無故擋在我們前面。這種磚牆的存在目的不是為了把我們排除在外,而是要證明自己多少想要一件東西。
07. 我聽著她這麼吩咐小孩,心裡不禁產生了只有單身舅舅才會有的想法:「這就是那種會讓孩子走上失敗人生的訓誡。他們當然會把我的車子弄髒,小孩就是這樣嘛。」
08. 「......磚牆之所以存在,是為了阻檔那些其實沒有那麼想要這件東西的人。磚牆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排除那些人。」
09. 我說沒有必要這麼做。鈑金凹陷沒有關係。我爸媽從小就教我,汽車只不過是把人從一個地方載到另一個地方的工具。汽車是實用的物品,不是社會地位的表徵。
...
我向她說:「我不會因為我們擁有的兩件『東西』受到損傷就生氣,可是妳既然喜歡我這一面,那就必須接受我認為東西還可以用就不必修理的想法。這兩輛車還是可以開,就這樣開吧。」
10. 不過,那部片中有一句對白卻一直留在我的腦海裡。學徒(娜塔莉‧波曼)向玩具製作家(達斯汀‧霍夫曼)說他不能死,一定要活下去,他則回答說:「我早就做到這一點了。」
11. 「只要你等得夠久,」他說:「別人就會出乎你的意料,讓你刮目相看。」
12. 幸運總是降臨在準備好迎接機會的人身上。這句話來自塞內加,也就是生於西元前五年的那位羅馬哲學家。這句話至少在未來兩千年內,仍然會是值得我們參考的金玉良言。
13. 我喜歡《洛基》這部電影,甚至也很喜歡這部片的主題曲。我最喜歡《洛基》第一集的地方,就是主角完全不在乎自己是否打得贏最後的大賽,他只希望自己不被擊倒,這就是他的目標。在我癌症治療過程中最痛苦的時刻,洛基一直是激勵我撐下去的力量。因為他提醒了我:重點不是你出擊的力道有多大,而是你能夠承受多麼重的打擊,然後還能繼續前進。
14. 你唯一能夠仰賴的,就是帶在身上的東西。
15. 我向來佩服過度準備的人。大學的時候,我有一個同學,名叫諾曼‧梅洛維茲(Norman Meyrowitz)。有一天,他利用吊項式投影機發表報告,但報告只發表一半,投影機的燈泡卻突然燒壞了。台下的聽眾發出了嘆息聲,因為要找另一部投影機,至少得等上十分鐘。
「沒關係,」諾曼說:「大家不用擔心。」
我們看著他走到自己的背包前面,拿出了一樣東西。他竟然帶了一顆投影機的備用燈泡。誰會想到要準備這種東西?
我們的教授安迪‧范丹剛好坐在我旁邊。他靠到我身旁對我說:「這傢伙前途不可限量。」
16. 有時候,你想要什麼東西,開口問就是了。只要願意開口,你的夢想說不定會因此全部實現。
17. 他在資訊科學界說過許多名言,包括:「一項軟體專案的時程如果已經落後,增加人力只會造成落後程度更加嚴重。」(這句話現在已經被稱為「布洛克斯定律」。)
錢不要存銀行/勝間和代 的名言
01. 在進入這個主題之前,我歸納了五個必須牢記的原則。只要不偏離這些原則,我認為不賺錢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另外,這些原則所有的前提都是「我們無法預測金融市場」。
第一個原則:分散投資,分散投資,分散投資。
第二個原則:年報酬率基準,十%超級優,五%頂瓜瓜。
第三個原則:沒有白吃的午餐。
第四個原則:投資需要成本和時間。
第五個原則:能夠管理的只有風險,報酬是無法管理的。
02. 步驟(1)堅定投資風險資產的決心
步驟(2)決定投資風險資產的預算和目標
步驟(3)到證券公司開戶
步驟(4)開始定期定額投資指數型共同基金
步驟(5)在數個月至半年之內,邊投資邊學習奠定基礎
步驟(6)挑戰積極成長型的共同基金
步驟(7)學習風險管理
步驟(8)報酬穩定之後,挑戰共同基金以外的商品
步驟(9)學習將知識落實於應用
步驟(10)養成資產組合再平衡的習慣
03. 我給新手們的建議是,有下列兩個關鍵字的共同基金。
關鍵字一:「零手續費基金」
關鍵字二:「指數型基金」
04. 最簡單的風險管理就是「分散投資」和「定額購入法」(Dollar cost averaging, Constant dollar plan)。
05. 因此,夏普指數越高,代表投資人每承擔一單位風險可以獲得的補償越高。也就是說,夏普指數超過一的資產,即為報酬率高過波動風險的資產,是極為優秀的投資標的。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心靈雞湯 患難見真情/傑克‧坎菲爾 的名言
01. 並非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英雄。我們其中一些人必須站在路邊,為路過的英雄歡呼喝采。
-威爾‧羅傑斯(Will Rogers)
02. 真正的勇者並非內心毫無恐懼。而是他們深知那種恐懼,但卻又能夠克服恐懼。
-馬克‧吐溫(Mark Twain)
03. 軍人最高貴的品格,就是能以寬大仁慈的胸懷,對待戰敗的敵人。
一九七四年法蘭德斯戰役的某一日
04. 好了,兄弟們。現在,我們前後左右四面八方都是敵人......這一次,他們可逃不掉了。
-陸軍中將路易士‧普勒(Lewis B. Puller)綽號「癆病鬼」
在某場戰役中,路易士‧普勒被八個師的敵軍包圍,
當時,他說出了以上那一段驚人的豪語。
05. 對那些為國捐軀的人來說,愛國並不是出於一種恐懼,而是發自一種無私的愛。
-艾德萊‧史蒂文生(Adlai Stevenson)
06. 責任、榮譽、國家:這三個神聖的字眼是我們軍人至高無上的準則。
-麥克阿瑟將軍(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07. 每一位士兵都有親人。有媽媽,有太太,他們有孩子,......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裡,總有一個愛他們的人正在想念著他們。
-絲‧愛倫(Liz Allen),越南護士
08. 當時,他問我:「我會不會死?」我反問他:「你覺得自己會死嗎?」
他說:「是的,我覺得自己快要死了。」
「你平常有禱告嗎?」我問他。
「我記得一段禱告詞:『如今,我就此躺下,長眠不起。』」
「很好。」我說:「這是一段很好的祈禱詞。」
09. 全世界的眼光都在注視著你們。全世界愛好自由的人們都滿懷希望,默默地祈禱。他們的精神與你們同在。
-杜威特‧艾森豪將軍(General Dwight D. Eienhower)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諾曼地登陸之日
10. 語言必須付諸實際行動才有意義。
-第二十的二步兵團開
11. 或許,戰爭需要精良的武器,可是,要打贏一場戰爭靠的是人。無論是運籌帷幄的將軍,還有衝鋒陷陣的小兵,他們的精神才是在戰爭中贏得勝利的關鍵。
-巴頓將軍(General George S. Patton)
12. 當你們回到故鄉的時候,請告訴我們的家人,告訴他們:今天我們的犧牲,是為了給你們一個更好的明天。
-麥斯威爾‧艾德蒙(J. Maxwell Edmonds)
一九四四年,緬甸,科希馬,第二師陣亡將士紀念碑碑文
13. 我曾經是一個戰士
如今,一切都已結束
我曾經有過一段艱苦的歲月
-公牛‧酋長 (Chief Sitting Bull)
14. 一個國家要展現她的面貌,除了靠人民之外,還要靠軍人,靠那些名留青史的偉大人物。
-一九六三年十月二十六日,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
15. 如果一個國家遺忘了那些捍衛她的人,那麼這個國家也將永遠被人遺忘。
-卡文‧柯立茲 (Calvin Collidge)
16. 如果一個人已經盡了全力,我們就別無所求了。
-巴頓將軍(General George S. Patton)
17. 我不願為那些在作戰中陣亡的人哀悼,我寧願因為他們能夠活下去而感到欣喜。
-巴頓將軍,「士兵祈禱詞」
(General George S. Patton, "Solder's Prayer")
18. 我們國家最尊貴的靈魂長眠於此,這個神聖的地方代表我們的良知。
-卡斯伯‧溫伯格 (Casper W. Weinberger)
美國國防部退伍軍人節於艾靈頓國家公幕致詞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淡江記/朱天文 的名言
01. 車頂邊電影廣告有張《最長的一日》。那是隆美爾立在諾曼第海灘,英吉利的海潮拍岸低迴有著襲襲肅殺之氣,他變得忽然膽怯而渺小,於是極大悲劇性的說出:「不論對敵人還是對我們,那將是最長的一日。」
02. 一次民謠演唱會上,李雙澤慷慨激昂的說:「我們為什麼沒有中國自己的民謠?我們是中國人,為什麼不唱自己的歌要唱外國的?」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錢的分配術:我在銀行圈學到的致富竅門 的名言
01. 存款者睡的飽,投資者吃的好。
02. 想要在拉斯維加斯或是當地的美林證卷致富,都是很困難的事。
-保羅‧薩缪爾森(Paul Samuelson)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03. 但是,就如同華爾街的一句名言:「沒有樹會長到像天空一樣的高。」(No tree grows to the sky.)
04. There ain't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05. 如果說在過去的六十年當中,我曾經在華爾街觀察到某些事情的話,那就是人們在預測股票未來價格變動的這件事上,從未成功過。
-班哲明‧葛拉漢 (Benjamin Graham)
06. 投資有「最佳的買進時機」和「最佳的賣出時機」,最佳的買進時機就是當你有閒錢的時候;而最佳的賣出時機,就是當你需要用這筆錢的時候。另外要注意的是,確定你的投資符合你期望的風險。
-Mark Hebner
07. 在一九五一年時,大多數的投資人就是選擇了共同基金並長期持有它,當時投資人平均持有基金的時間是十六年。但今天投資人頻繁的交易著他們手中的基金,平均持有基金的年限只有四年,這種行為嚴重的傷害了他們的財富。
-約翰‧伯格(先鋒基金創辦人)
08. 對個人投資大眾來說,擁有股票最佳的方式,是指數型基金(Index Funds)。
-巴菲特於一九九六年寫給股東的信
09. 人一生的指導原則就是機率。
-西塞羅(Cicero)
10. 我要澄清一點,我沒有能力預測股市的短期走勢,我沒有聰明到能夠預測那些股票會在下個月上漲或是大跌?我也沒有能力預測股市一年後會比現在高還是低?但我知道,股市總有一天會隨著經濟的好轉而上漲。
-巴菲特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的名言
01.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它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呔,兄嫂當知之。妃呼唏,秋風肅肅晨風飔,東方須臾高知之。
02. 其間對小說同業們來說很恐怖的他出版了四大冊《城邦暴力團》,四大大冊,據稱完稿時他擲筆道:「此後再無難事。」不過事後證明,他錯了。難的在後面,這本《聆聽父親》。
03. 「年老並不使我們變得更好或更壞,我們只是變得更像我們自己。」瑪麗‧藍伯頓‧貝克這樣說。
04. 拿破崙說,「離心最近的是胃」。
05. 記得布袋戲國寶大師李天祿九十歲時有人採訪他,問他總結一生有什麼話要說,他用台語說:「人生要奮志。」
06. 魏晉南北朝的嵇康,是竹林七賢之一,彈琴彈得很好,他有組集詩<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裡的句子寫到:「目送歸鴻,手揮五弦」意思是說你的手撥著琴弦,眼睛卻看著飛在天上的鴻雁。說的是雖然你眼前在做一件很小的事,但心胸卻望得遠遠的望向天的盡頭。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名人名言}蘋果電腦Steve Jobs的演講-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Apple CEO Steve Jobs對史丹佛畢業生演講全文)
今天,很榮幸來到各位,從世界上最好的學校之一的畢業典禮上。我從來沒從大學畢業過,說實話,這是我離大學畢業最近的一刻。今天,我只說三個故事,不談大道理,三個故事就好。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如何串連在一起。我在里德學院( Reed College)待了六個月就辦休學了。到我退學前,一共休學了十八個月。那麼,我為什麼休學?這得從我出生前講起。
我的親生母親當時是個研究生,年輕未婚媽媽,她決定讓別人收養我。她強烈覺得應該讓有大學畢業的人收養我,所以我出生時,她就準備讓我被一對律師夫婦收養。但是這對夫妻到了最後一刻反悔了,他們想收養女孩。所以在等待收養名單上的一對夫妻,我的養父母,在一天半夜裡接到一通電話,問他們「有一名意外出生的男孩,你們要認養他嗎?」而他們的回答是「當然要」。後來,我的生母發現,我現在的媽媽從來沒有大學畢業,我現在的爸爸則連高中畢業也沒有。她拒絕在認養文件上做最後簽字。直到幾個月後,我的養父母保證將來一定會讓我上大學,她的態度才軟化。
十七年後,我上大學了。但是當時我無知地選了一所學費幾乎跟史丹佛一樣貴的大學,我那工人階級的父母將所有積蓄都花在我的學費上。六個月後,我看不出唸這個書的價值何在。那時候,我不知道這輩子要幹什麼,也不知道唸大學能對我有什麼幫助,只知道我為了唸這個書,花光了我父母這輩子的所有積蓄,所以我決定休學,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
當時這個決定看來相當可怕,可是現在看來,那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當我休學之後,我再也不用上我沒興趣的必修課,把時間拿去聽那些我有興趣的課。這一點也不浪漫。我沒有宿舍,所以我睡在友人家裡的地板上,靠著回收可樂空罐的退費五分錢買吃的,每個星期天晚上得走七哩的路繞過大半個鎮去印度教的 Hare Krishna神廟吃頓好料,我喜歡Hare Krishna神廟的好料。
就這樣追隨我的好奇與直覺,大部分我所投入過的事務,後來看來都成了無比珍貴的經歷( And much of what I stumbled into by following my curiosity and intuition turned out to be priceless later on )。舉個例來說。當時里德學院有著大概是全國最好的書寫教育。校園內的每一張海報上,每個抽屜的標籤上,都是美麗的手寫字。因為我休學了,可以不照正常選課程序來,所以我跑去上書寫課。我學了 serif 與sanserif字體,學到在不同字母組合間變更字間距,學到活字印刷偉大的地方。書寫的美好、歷史感與藝術感是科學所無法掌握的,我覺得這很迷人。
我沒預期過學這些東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麼實際作用,不過十年後,當我在設計第一台麥金塔時,我想起了當時所學的東西,所以把這些東西都設計進了麥金塔裡,這是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東西的電腦。如果我沒沉溺於那樣一門課裡,麥金塔可能就不會有多重字體跟等比例間距字體了。又因為 Windows抄襲了麥金塔的使用方式,因此,如果當年我沒有休學,沒有去上那門書寫課,大概所有的個人電腦都不會有這些東西,印不出現在我們看到的漂亮的字來了。當然,當我還在大學裡時,不可能把這些點點滴滴預先串連在一起,但在十年後的今天回顧,一切就顯得非常清楚。
我再說一次,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所以你得相信,眼前你經歷的種種,將來多少會連結在一起。你得信任某個東西,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者業力。這種作法從來沒讓我失望,我的人生因此變得完全不同。
我的第二個故事,是有關愛與失去。
我很幸運-年輕時就發現自己愛做什麼事。我二十歲時,跟 Steve Wozniak 在我爸媽的車庫裡開始了蘋果電腦的事業。我們拼命工作,蘋果電腦在十年間從一間車庫裡的兩個小夥子擴展成了一家員工超過四千人、市價二十億美金的公司,在那事件之前一年推出了我們最棒的作品-麥金塔電腦( Macintosh),那時我才剛邁入三十歲,然後我被解僱了。
我怎麼會被自己創辦的公司給解僱了?
嗯,當蘋果電腦成長後,我請了一個我以為在經營公司上很有才幹的傢伙來,他在頭幾年也確實幹得不錯。可是我們對未來的願景不同,最後只好分道揚鑣,董事會站在他那邊,就這樣在我 30歲的時候,公開把我給解僱了。我失去了整個生活的重心,我的人生就這樣被摧毀。
有幾個月,我不知道要做些什麼。我覺得我令企業界的前輩們失望-我把他們交給我的接力棒弄丟了。我見了創辦 HP的 David Packard跟創辦Intel的Bob Noyce,跟他們說很抱歉我把事情給搞砸了。我成了公眾眼中失敗的示範,我甚至想要離開矽谷。
但是漸漸的,我發現,我還是喜愛那些我做過的事情,在蘋果電腦中經歷的那些事絲毫沒有改變我愛做的事。雖然我被否定了,可是我還是愛做那些事情,所以我決定從頭來過。
當時我沒發現,但現在看來,被蘋果電腦開除,是我所經歷過最好的事情。成功的沉重被從頭來過的輕鬆所取代,每件事情都不那麼確定,讓我自由進入這輩子最有創意的年代。
接下來五年,我開了一家叫做 NeXT 的公司,又開一家叫做 Pixar的公司,也跟後來的老婆(Laurene)談起了戀愛。Pixar接著製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 Toy Story),現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動畫製作公司。然後,蘋果電腦買下了 NeXT,我回到了蘋果,我們在NeXT發展的技術成了蘋果電腦後來復興的核心部份。
我也有了個美妙的家庭。我很確定,如果當年蘋果電腦沒開除我,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這帖藥很苦口,可是我想蘋果電腦這個病人需要這帖藥。有時候,人生會用磚頭打你的頭。不要喪失信心。我確信我愛我所做的事情,這就是這些年來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 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你得找出你的最愛,工作上是如此,人生伴侶也是如此。
你的工作將佔掉你人生的一大部分,唯一真正獲得滿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偉大的工作,而唯一做偉大工作的方法是愛你所做的事(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如果你還沒找到這些事,繼續找,別停頓。盡你全心全力,你知道你一定會找到。而且,如同任何偉大的事業,事情只會隨著時間愈來愈好。所以,在你找到之前,繼續找,別停頓。
我的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死亡。
當我十七歲時,我讀到一則格言,好像是「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就會輕鬆自在 [文字直譯應該是: 未來某一天你肯定會是對的]。(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這對我影響深遠,在過去33年裡,我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自問:「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後一日,我今天要做些什麼?」每當我連續太多天都得到一個「沒事做」的答案時,我就知道我必須有所改變了。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的名聲、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了,只有最真實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畏懼失去的陷阱裡最好的方法。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理由不能順心而為。
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症。我在早上七點半作斷層掃描,在胰臟清楚出現一個腫瘤,我連胰臟是什麼都不知道。醫生告訴我,那幾乎可以確定是一種不治之症,預計我大概活不到三到六個月了。醫生建議我回家,好好跟親人們聚一聚,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標準建議。那代表你得試著在幾個月內把你將來十年想跟小孩講的話講完。那代表你得把每件事情搞定,家人才會盡量輕鬆。那代表你得跟人說再見了。
我整天想著那個診斷結果,那天晚上做了一次切片,從喉嚨伸入一個內視鏡,穿過胃進到腸子,將探針伸進胰臟,取了一些腫瘤細胞出來。我打了鎮靜劑,不醒人事,但是我老婆在場。她後來跟我說,當醫生們用顯微鏡看過那些細胞後,他們都哭了,因為那是非常少見的一種胰臟癌,可以用手術治好。所以我接受了手術,康復了。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時候,我希望那會繼續是未來幾十年內最接近的一次。經歷此事後,我可以比先前死亡只是純粹想像時,要能更肯定地告訴你們下面這些: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
但是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終點,沒有人逃得過。這是註定的,因為死亡很可能就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是生命交替的媒介,送走老人們,給新生代開出道路。現在你們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將來,你們也會逐漸變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講得這麼戲劇化,但是這是真的。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裡。不要被教條所侷限 --盲從教條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結果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擁有追隨自己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在我年輕時,有本神奇的雜誌叫做《Whole Earth Catalog 》,當年這可是我們的經典讀物。那是一位住在離這不遠的 Menlo Park的Stewart Brand發行的,他把雜誌辦得很有詩意。那是 1960年代末期,個人電腦跟桌上出版還沒出現,所有內容都是打字機、剪刀跟拍立得相機做出來的。雜誌內容有點像印在紙上的平面 Google,在Google 出現之前35年就有了:這本雜誌很理想主義,充滿新奇工具與偉大的見解。
Stewart跟他的團隊出版了好幾期的《Whole Earth Catalog》,然後很自然的,最後出了停刊號。當時是 1970年代中期,我正是你們現在這個年齡的時候。在停刊號的封底,有張清晨鄉間小路的照片,那種你四處搭便車冒險旅行時會經過的鄉間小路。在照片下印了行小字: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那是他們親筆寫下的告別訊息,我總是以此自許。當你們畢業,展開新生活,我也以此祝福你們。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非常謝謝大家。(聽眾起立鼓掌二分鐘)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Jobs says
This is the text of the Commencement address by Steve Jobs, CEO of Apple Computer and of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delivered on June 12, 2005.
I am honored to be with you today at your commencement from one of the fin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I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Truth be told, this is the closest I've ever gotten to a college graduation. Today I want to tell you three stories from my life. That's it. No big deal. Just three stories.
The first story i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
I dropped out of Reed College after the first 6 months, but then stayed around as a drop-in for another 18 months or so before I really quit. So why did I drop out?
It started before I was born. My biological mother was a young, unwed college graduate student, and she decided to put me up for adoption. She felt very strongly that I should be adopted by college graduates, so everything was all set for me to be adopted at birth by a lawyer and his wife. Except that when I popped out they decided at the last minute that they really wanted a girl. So my parents, who were on a waiting list, got a call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asking: "We have an unexpected baby boy; do you want him?" They said: "Of course." My biological mother later found out that my mo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nd that my fa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She refused to sign the final adoption papers. She only relented a few months later when my parents promised that I would someday go to college.
And 17 years later I did go to college. But I naively chose a college that was almost as expensive as Stanford, and all of my working-class parents' savings were being spent on my college tuition. After six months, I couldn't see the value in it. I had no idea what I wanted to do with my life and no idea how college was going to help me figure it out. And here I was spending all of the money my parents had saved their entire life. So I decided to drop out and trust that it would all work out OK. It was pretty scary at the time, but looking back it was one of the best decisions I ever made. The minute I dropped out I could stop taking the required classes that didn't interest me, and begin dropping in on the ones that looked interesting.
It wasn't all romantic. I didn't have a dorm room, so I slept on the floor in friends' rooms, I returned coke bottles for the 5¢ deposits to buy food with, and I would walk the 7 miles across town every Sunday night to get one good meal a week at the Hare Krishna temple. I loved it. And much of what I stumbled into by following my curiosity and intuition turned out to be priceless later on. Let me give you one example:
Reed College at that time offered perhaps the best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in the country. Throughout the campus every poster, every label on every drawer, was beautifully hand calligraphed. Because I had dropped out and didn't have to take the normal classes, I decided to take a calligraphy class to learn how to do this. I learned about serif and san serif typefaces, about varying the amount of space between different letter combinations, about what makes great typography great. It was beautiful, historical, artistically subtle in a way that science can't capture, and I found it fascinating.
None of this had even a hope of 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my life. But ten years later, when we were designing the first Macintosh computer, it all came back to me. And we designed it all into the Mac. It was the first computer with beautiful typography. If I had never dropped in on that single course in college, the Mac would have never had multiple typefaces or proportionally spaced fonts. And since Windows just copied the Mac, its likely that no personal computer would have them. If I had never dropped out, I would have never dropped in on this calligraphy class, and personal computers might not have the wonderful typography that they do. Of course 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I was in 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ten years later.
Again,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My second story is about love and loss.
I was lucky — I found what I loved to do early in life. Woz and I started Apple in my parents garage when I was 20. We worked hard, and in 10 years Apple had grown from just the two of us in a garage into a $2 billion company with over 4000 employees. We had just released our finest creation — the Macintosh — a year earlier, and I had just turned 30. And then I got fired. How can you get fired from a company you started? Well, as Apple grew we hired someone who I thought was very talented to run the company with me, and for the first year or so things went well. But then our visions of the future began to diverge and eventually we had a falling out. When we did, our Board of Directors sided with him. So at 30 I was out. And very publicly out. What had been the focus of my entire adult life was gone, and it was devastating.
I really didn't know what to do for a few months. I felt that I had let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of entrepreneurs down - that I had dropped the baton as it was being passed to me. I met with David Packard and Bob Noyce and tried to apologize for screwing up so badly. I was a very public failure, and I even thought about running away from the valley. But something slowly began to dawn on me — I still loved what I did. The turn of events at Apple had not changed that one bit. I had been rejected, but I was still in love. And so I decided to start over.
I didn't see it then, but it turned out that getting fired from Apple was the best thing that could have ever happened to me. The heaviness of being successful was replaced by the lightness of being a beginner again, less sure about everything. It freed me to enter one of the most creative periods of my life.
During the next five years, I started a company named NeXT, another company named Pixar, and fell in love with an amazing woman who would become my wife. Pixar went on to create the worlds first computer animated feature film, Toy Story, and is now the most successful animation studio in the world. In a remarkable turn of events, Apple bought NeXT, I returned to Apple, and the technology we developed at NeXT is at the heart of Apple's current renaissance. And Laurene and I have a wonderful family together.
I'm pretty sure none of this would have happened if I hadn't been fired from Apple. It was awful tasting medicine, but I guess the patient needed it. Sometimes life hits you in the head with a brick. Don't lose faith. 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And that is as true for your work as it is for your lovers. 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And, like any great relationship, it just gets better and better as the years roll on. So keep looking until you find it. Don't settle.
My third story is about death.
When I was 17, I read a quote that went something like: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It made an impression on me, and since then, for the past 33 years, I have looked in the mirror every morning and asked myself: "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 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 And whenever the answer has been "No" for too many days in a row, I know I need to change something.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Remember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is the best way I know to avoid the trap of thinking you have something to lose.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
About a year ago I was diagnosed with cancer. I had a scan at 7:30 in the morning, and it clearly showed a tumor on my pancreas. I didn't even know what a pancreas was. The doctors told me this was almost certainly a type of cancer that is incurable, and that I should expect to live no longer than three to six months. My doctor advised me to go home and get my affairs in order, which is doctor's code for prepare to die. It means to try to tell your kids everything you thought you'd have the next 10 years to tell them in just a few months. It means to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buttoned up so that it will be as easy as possible for your family. It means to say your goodbyes.
I lived with that diagnosis all day. Later that evening I had a biopsy, where they stuck an endoscope down my throat, through my stomach and into my intestines, put a needle into my pancreas and got a few cells from the tumor. I was sedated, but my wife, who was there, told me that when they viewed the cells under a microscope the doctors started crying because it turned out to be a very rare form of pancreatic cancer that is curable with surgery. I had the surgery and I'm fine now.
This was the closest I've been to facing death, and I hope its the closest I get for a few more decades. Having lived through it, I can now say this to you with a bit more certainty than when death was a useful but purely intellectual concept:
No one 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 And yet death is the destination we all share. No one has ever escaped it. 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 because 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Right now the new is you, but someday not too long from now, you will gradually become the old and be cleared away. Sorry to be so dramatic, but it is quite true.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When I was young, there was an amazing publication called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which was one of the bibles of my generation. It was created by a fellow named Stewart Brand not far from here in Menlo Park, and he brought it to life with his poetic touch. This was in the late 1960's, before personal computers and desktop publishing, so it was all made with typewriters, scissors, and polaroid cameras. It was sort of like Google in paperback form, 35 years before Google came along: it was idealistic, and overflowing with neat tools and great notions.
Stewart and his team put out several issues of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and then when it had run its course, they put out a final issue. It was the mid-1970s, and I was your age. On the back cover of their final issue was a photograph of an early morning country road, the kind you might find yourself hitchhiking on if you were so adventurous. Beneath it were the words: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It was their farewell message as they signed off.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And I have always wished that for myself. And now, as you graduate to begin anew, I wish that for you.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Thank you all very much.
求知若飢:求知欲強烈. 就像飢餓的人.急著找食物充飢.這樣好學上進.學問就越來越充實!!
虛心若愚:虛心謙卑. 就像愚昧的人.什麼都不懂.勇於求教.不恥下問,這樣的上進心.收穫越多!!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是賈伯斯用來勉勵他自己的人生,也鼓勵年輕人永保新鮮創意的人生格言
雖然是篇舊文章了~
不過還是希望大家長保年輕學習的心態!
文章來源:http://alwaysmaymay.pixnet.net/blog/post/24885223/1#comment-26964242
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我的投資,保我一輩子 的名言
01. 這種情況就像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所說的:「如果你欠銀行一百英磅,那你的麻煩可大了,如果你欠銀行一百萬英磅,那他們的麻煩可就大了。」
原文: If you owe your bank a hundred pounds, you have a problem. But if you owe a million, it has.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
其實,我這麼努力 的名言
01. 學習專家葛維(Timothy Gallwey)在擔任運動教練時發現,幾乎每一個來上課的學生,都非常努力想要修正某種運的某些技巧,他們期望教練開處方,幫助他們改善缺點。
但葛維教練開的處方是什麼呢? 「停止這麼努力」,他要學生停止努力,不要專在改善自己的問題上,轉而相信自己有能力從經驗中學習 然後不可思議的現象發生了:學生們都進步了,因為「不要太努力」。
蔣勲也說過一個故事,他在東海大學當美術系主任時,有一個用功的學生每天都在系館裡畫石膏像,從白天到黑夜,從不懈怠,但是系展還是被刷下來。
有一個夜晚,已經半夜兩點多了,蔣勲走到系管,看到那名學生還在努力的畫,「你可不可以不要這麼用功? 」他問學生,「你應該出去喝喝酒、談談戀愛。」
「一個好的畫家,不應該只用功在技巧,更應該用功在生命本身。」蔣勲說。
02. 別忘了我的叮嚀:「勇敢發現最真實的自己,並且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03.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重要」
04. 小說家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說過:「好人和壞人都是同一個人,就看你什麼時候遇見他。」
05. 個人縱使是一顆明星,如果待在一個失敗的團體裡,也沒什麼大用。
-《適當的自私》 (The Hungry Spirit)
06. 有些時候,人們似乎就是不去走必然該走的路。
- 比爾‧蓋茲
07. 上班拿的薪水,有兩成是用來彌補工作時所受的屈辱。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推力:決定你的健康、財富與快樂》的名言
01. 專家認為人類的思考方式主要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直覺、不假思索的,令一種是思考、理性的。第一種我們稱為自動系統(Automatic System),第二種稱為省思系統(Reflective System)。
自動系統 省思系統
無法控制 可控制
不費力 要費力
聯想性思考 演譯性思考
快速 緩慢
無意識 能自覺
講求技巧 遵循規則
02. 不是只有 MBA 的學生對自己的能力過度自信,這種「中上心態」是很普遍的。九十%的駕駛人自認駕駛技術在中等以上,即使他們不是來自沃柏岡湖。幾乎所有的人都自認幽默感高於一般水準!就連大學教授也無法免於這種心態。在大型大學裡,九十四%的教授自認比一般教授優秀,我們相信這種過度自信的現象適用於絕大多數的教授。
即使當面對的事情非同小可時,這種不切實際的樂觀心態還有看得到。約五十%的婚姻以離婚收場--多數人都聽過者個統計數字。但在結婚時,幾乎所有的夫妻都自認離婚的機率幾近零--包括那些曾經離過婚的人!同樣的心態也見諸創業的人。創業的失敗率至少在五十%以上,但在一項創業者調查裡(受訪者所經營的通常都是小事業如包工、餐廳、美髮院)受訪者要回答兩個問題:(1)你認為以你所從事的事業而言,一般的成功率是多少? (2)你的成功機率是多少?最常見的答案是:五十%與九十% 很多人甚至回答第二題是一百%。
很多個人的冒險行為都可以用不切實的樂觀來解釋,由其是涉及人生與健康的風險時。如果你請學生想像他們的未來,他們通常認為自己將來被裁員、心肌梗塞、罹癌、離婚或酗酒等等的機率遠比同學低。同性戀者一向低估自己罹患愛滋病的機率,即使他們對挨滋病的一般風險已經有所認識。很多老年人低估自己發生車禍或罹患重病的可能。吸煙者明知統計上的風險,甚至會加以誇大,但多數人都自認罹患肺癌與新臟病的機率比多數非吸煙者低 樂透彩能賣的不錯,一部分原因就是人們懷有不切實際的樂觀。
03. 人都不喜歡失去(自動系統的得失心特別重)。失去A的痛苦大約比得到A的快樂高出一倍。用專業術語來說,人類有「嫌惡損失」(loss averse)的特性。
04. 依據經濟學的術語,這群賓客所表現的是動態矛盾(dynamically inconsistent)的行為。人們一開始喜歡 A 甚於 B,到後來卻選擇 B。
05.美國高等法院法官史都華(Potter Stewart)說過一句名言:我雖然無法定義什麼是色情,「但看到時自然會知道」。誘惑也有這個特性:容易辨識,但不容易定義。
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種子 The Noticer 的名言
01. 上帝將人置於牠希望他所處的位子。 (God will put a person after His own heart where He wants him to be.)
02. 年輕人,你要記住,親身經驗不是最佳的導師,別人的經驗才是最佳的導師。藉由閱讀偉人傳記,你可以解開偉人之所以偉大的秘密。
03. 「小伙子,在許多普世原則中,有一個特別適合你目前的人生,記住:你所專住的事物會不斷增加。」
04. 「當你專住於自己的需求時,」他解釋道,「你會發現那些需求不斷增加。如果你一心只想著你欠缺的東西,很快你就會想起那些自己沒有的東西,甚至是一度忘記的,讓心情越來越糟!如果你滿腦子都是失敗,你很可能就會失敗。但是,心懷感恩能為人生帶來快樂與豐盈。」
05.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成為大家想和他在一起的人呢?我的建議是,每天問自己:可能的話別人會希望我改變什麼?」
06. 「有兩件事情你必須知道:第一,你現在會有那些想法表示你是個聰明人;第二,你必須用邏輯打敗那些想法。」
07. 「百分之四十,」瓊斯說,「你所擔心的事當中,有百分之四十絕對不會發生。」
「百分之三十,」他說道,「你所擔心的事當中,有百分之三十已經發生,是過去的事了。再怎麼擔憂都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對不對?」
「我認為還有百分之十二是對健康不必要的想像。」
「百分之十,」他邊說邊寫下來,「是擔心別人看法的芝麻蒜皮小事。」
「這百分之八是合理的擔憂。」
08. 「我不是要你別去想你該做什麼事,但我要你也想一些其他的事。在床邊放枝筆和筆記本,在早晨醒來後的十分鐘內隨身帶著。我要你在筆記本上列出人生中讓你感恩的事,你可以列出人名、物品、感受......什麼都可以。記得要寫上乾淨的床單和可以遮風擋雨的屋頂。要知道,有好幾百萬人睡覺時這兩樣東西都沒有呢。你思考著要不要吃早餐時,也別忘了有好幾百萬人沒東西可吃。年輕人,列單子的時候,記得心懷寬厚並發揮創意。不要不好意思天天寫下相同的東西,寫下來就對了,光是用想的沒有用喔。」
09. 「就算在艱辛的時刻也一定要了解,人生有起必有落,沒有什麼好驚恐的,畢竟我們每個人不是身陷危機,就是剛脫離危機,或是正走向危機。危機是什麼?只是生活在世間的一部分而已。」
10. 「體認到這一點,就能開始推論有關妳存在於世界上這一連串簡單確鑿的事實。妳會呼吸就是真實無誤、毋庸置疑的絕對證據。我的朋友阿,就算是你認為最痛苦的時刻,這都是希望尚存的證據。...」
11. 「不管妳的年齡、體能狀況、財務狀況、膚色、性別情緒狀態及信仰為何,妳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舉動,對所有人永遠都會產生影響。」
12. 「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可以完成任何你想完成的事,資金永遠不虞匱乏時間,也不是你的敵人。若你渴望一生中能有所成就,欠缺的只會是想法。我的朋友,時間和金錢都只是觀點的問題。」
13. 要懷著感恩的心重建。
你或許失去了房子,但你沒有失去你的家。
計住,你還在呼吸......
瓊斯
14. 「...『決定』要改變可能要花很長的時間,但是改變只需要一瞬間。」
15. 「那麼道歉通常足以讓一切重上軌道。但是要住意喔,大部分的人都不瞭解,為什麼自己的道歉似乎毫無效果。原因很簡單他們並沒有犯錯,他們其實只是做了選擇,而他們不了解其中的差異。」
16. 「年輕人,你必須變成大家想要與之共處的人!這絕對是最偉大的成功秘訣。一的大家都想和他在一起的人,做起事來必定易如反掌。...」
17. 「...重點是:如果可能的話,別人會希望我改變什麼?」
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
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66位名人影響一生的決定 的名言
01. 英若誠: 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只會令自己失望。
02. 傑夫愣在一旁,不知所措。祖父安撫好祖母後,很意味深長地對他說了一句話:「孩子,有時候比聰明更難得的是仁愛。」
03. 理察‧派克第一次參加賽車比賽,有三十五輛車參加比賽,他得了第二名。他興奮的跑回家,告訴他母親他得了獎。可是母親表現得一點都不像他想像中的樣子,她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輸了!」
「可是,」理察‧派克很受傷地說:「這可是我第一次參加比賽,而且賽車這麼多,他們都是老手,我能拿到第二名已經很不錯了。」
母親看了一眼他的表情,然後像小時候一樣,摸了摸他的頭髮,很深情地看著他的眼睛說:「兒子,我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不用跑在任何人的後面。」
有一煞那,理察‧派克感動了:「對,我是最棒的,我不用跑在任何人後面。」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Nick Vujicic 的名言
01. 當你只專注在你想擁有或欠缺的,你便會忘記你所擁有的。
02. 我認為生存有幾個原則,而首要是學會感恩。
03. 不要認為自己不夠好。不要認為自己毫無價值。
04. 羅馬書裡,聖徒保羅說:「我想現在的苦處,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醉漢走路- 機率如何左右你我的命運和機會 的名言
01. 我學到的就是,重要的是不斷前進,因為好消息是,雖然機遇確實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但有一項成功的因子是可以控制的:打擊的次數,嘗試的次數,抓住機會的次數。
02. 就如 IBM 的先驅華生 (Thomas Watson) 所說的:「如果你想成功,就加倍你的失敗率。」
03. 就會成為愛迪生所說的一個活例:「生命中的許多失敗在於,當你放棄時,你不知道自己離成功有多近。」
04. 正如哲學家培根在 1620 年所說的:「人的理解方式是,一旦採信了一種看法,就會蒐集所有可確認這種看法的事例,即使反面的事例很多,也更具份量,仍通常不予理會、甚或拒不接受,以便使他們的看法屹立不搖。」
05. 例如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梅爾頓‧米勒就寫過:「假如有一萬人觀察股價,要選出一支王牌股,那麼純憑運氣,這一萬人之中一定會有一位會選中,實情就是如此。這就像一場賭博遊戲,是運氣的操作,而人們以為他們是有目標的運作,實際上卻非如此。」
06. 這怎麼可能呢?答案就在「迴歸到平均值」(regression toward the mean)這個現象裡;這意思是說,在純碰運氣的情形下,在一連串隨機事件中,緊接在不尋常事件之後發生的,極可能是個普通事件。
07. 機率的第一條法則,也是最基本的法則:
兩個事件同時發生的機率,絕不會大於個別事件發生的機率。
08. 所以人們甚少違背「小數法則」。大家會以敏銳的後見之明,把執行長的佳績歸功於他們的聰明才智,而有人未能成功時,我們往往認為失敗準確反映了他們天賦能力上的不足。
09. 像這樣認為「一個機率固定的事件發生的機會,會隨著它最近出線的頻率增加或減少」,這種想法稱為「賭徒謬論」(gambler's fallacy)。
10. 機運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也能控制,那就是要藉由不停的嘗試,才能提升成功的機率。
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未整理的名言
01. 任務會隨著時間的過去而完成!
02. 人的一生當中有兩個生日
一個是自己誕生的日子
另一個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
~《最糟也最棒的書店》 松浦彌太郎
03. I believe that every human mind feels pleasure in doing good to another.
我相信每個人在做對人有益的事情時都會感到心靈的愉悅 前美國總統-湯瑪斯傑佛遜 的名言
04. 一個好的問題,就等於是半個答案。 美國發明家祈特林
05.
沒有一件事情是好的或壞的,是想法改變了一切。
讚美已失去的事物,會使它在記憶中分外珍貴。 ~莎士比亞
06. 數字常常欺騙我,尤其是我要自己處理它們時。
在這方面,小說家Disraeli所說的一句話不但適用,且公正有力:
「謊言、可惡的謊言、以及統計數字。」
Figures often beguile me,
particularly when I have the arranging of them myself;
in which case the remark attributed to Disraeli would often apply with
justice and force: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lies:lies,damned lies and statistics.」
當所有的人都在挖金礦,你該做的生意就是賣鏟子 馬克吐溫
07. 逢人減歲 遇物加財
08. 高梁酒廣告:如果一輩子都只做自己有把握的事,那就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的能耐有多少
09. 「朝特定目標不斷前進的人,全世界都會為他讓路。」
美國文學家、思想家 愛默生
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的名言
01. 因為繼續跑的理由很少,停跑的理由則有一卡車那麼多,我們能做的,只有把那「很少的理由」一一珍惜地繼續磨亮。一找到機會,就勤快而週到地繼續磨。
02. 只要看到他跑步時的眼神,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其中散發著某種悲壯的氣氛。
03. 也就是說那裡是我的直布羅陀海峽,從那裡就要航向未知的大海了。
04. 在史考特‧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中出場的湯姆‧勃堪能--以馬球選手著名的大富豪說:「世上有很多人把馬廄改造成車庫,但把車庫改造成馬廄的大概只有我吧。」不是我自豪,我也做著類似的事情。
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
省錢過好日子的幸福處方 的名言
01. 「永遠記得,你不需要擁有很多,就能擁有一個快樂的生活。」 -馬可‧奧里略(Marcus Aurelius),羅馬哲學家皇帝
02. 佛教的教義裡,人類生命中的不快樂與不滿足,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人類天性中的欲望。這種欲望讓我們不論擁有多少東西,都只能短暫獲得暫時的滿足。
當我們得到想要的東西後,沒有快樂多久,便會想要擁有更多其他的物品。
03. 在另一篇著名的研究當中也發現,在經歷人生重大轉變-無論是贏了樂透或是變成半身不遂-的一年之後,大部份人的快樂程度就會回到事件發生前的狀態。
04. 如果你愛這個國家,如果你想要打擊恐怖主義,這個週末......出門逛街吧! -布希總統
因為正如帕克‧安德席爾(Paco Underhill)在《花錢有理》(Why We Buy, The Science of shopping)中所說的:
如果我們只在需要買某種東西時,才走進店裡購物,而且只買我們需要的物品的話,那麼經濟一定會崩盤。
05. 永遠記得,店家最喜歡我所謂的「購物亢奮」。就是你買了一樣東西之後,就想要買下更多東西的興奮感。
06. 我想再次引用人類消費學家安德席爾的研究,他與研究團隊在觀察了數千名消費者的行為之後,發現: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男性在買東西時,並不會注意價格標籤。他認為,這可能是他們表現男子氣概的方式。
07. 不要把錢浪費在彩券、賭博或投機性的投資上,這就好比把錢丟到水溝裡去一樣。
08. 一點乾麵包、感恩節的感謝,以及從美麗山坡流下的泉水,就是一個人的一生所求。 -八世紀時一首基督之詩
09. 似乎你能消磨時間,而不損及永恆。
這是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所說的。記得,我們只有這一輩子。我知道這是陳腔濫調,但是你真的應該像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一樣過日子。找出時間,做一點會替你的人生帶來更多意義的事情-成為你希望變成的那個人,成為你過世之後希望別人記得你的樣子。
10. 幾年前,從牛津到倫敦的M四十公路圍籬上,有一片很妙的塗鴉,那一公尺高、長達三十公尺的字句是:
為什麼我每天都得做這件事?
(原文: why do i still do this everyday?)
11. 記得永遠要留一點空間給自己。不要讓金錢佔據你全部的心思。到生命終了時,我們不會希望自己應該多賺點錢,而會希望自己花了更多時間看著天上的雲、到世界各地旅行、與小孩玩耍,或是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12. 奢華是一種病態。如果你購買某樣奢侈品,是因為他會讓你覺得
自己更像你理想中的人物,那麼這便是一種自我認知的差距。
* "渴望差距"指的則是我們所擁有、與我們想要的事物之間的差距。
-愛波藍.班森博士(Dr.April Lane Benson)
13. 每看一小時電視,會讓我們的物質慾望增加三倍,個人的滿足感降低5%
-大衛.尼文博士(David Niven,Ph.D.)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的名言
01. 多數企業銷售商品或服務時採取的策略是:「對於不在乎價格的顧客儘量抬高價碼出售,相反的,對於只買便宜貨的顧客,則壓低價格出售。」這種策略在經濟學上稱為價格歧視或差別取價(Price Discrimination)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萬一吃了棉花糖的名言
01. 「威爾‧史密斯的父親在費城是做冰塊生意的。有一天,他把自己儲冰室的一面牆拆掉,然後叫威爾和他弟弟兩個人重新把牆砌回去。那面牆高四‧二公尺、寬十五‧二公尺。當威爾親眼看到這個工程時--他叫它『阿費長城』--根本不相信自己這輩子有辦法完成。史密斯兄弟兩個人花了半年多的時間,終於把這面牆給砌好了。你猜猜他們的父親說了什麼?」阿瑟問斯洛太太。
「做的好?」
「他說:『從今以後,不要跟我說有什麼事是你們做不到的。』威爾從中學到一件很重要的事,他在《首映》雜誌裡面是這麼說的:『我父親等了六個月,就只是為了要說那一句話,而我真的懂了。如果你能什麼都不做,只是不斷的砌磚頭,那就不會有什麼事是你無法克服的。你懂嗎?你一次砌一塊磚,最後就會出現一面牆,你想阻止也阻止不了。所以我一點也不害怕砌牆,我只要讓自己專心在磚頭上面就好,牆會自己跑出來的。』」
02. 「下個禮拜我們也會更深入討論這個問題。你還記不記得當愛麗絲問貓要怎麼去『某個地方』的時候,貓是怎麼說的?」
「記得!」布萊恩回答:「貓跟他說,不管妳往那方向走,一定都會走到某個地方,只要妳『走夠久走夠長』。」
03.「這個故事的重要不是我人生的戲劇性,重點是,一旦我開始專注在寫小說這個目標上,不管我的起步有多微渺,也不管中間遇上什麼困難,對我來說都不是問題。只要我拒絕放棄夢想,能不能成功就全靠自己對其中細節的處理。我的夢想的部份細節已經改變了,像是一個人住在斜屋頂的山中小木屋這個想法,但是想起來還蠻恐怖的(這都要怪史蒂芬‧金的小說《鬼店》和《秘窗》),但夢想本身則維持不變,並且不可或缺。」
04. 千萬不要放棄。成功就是在別人都放棄時,你還繼續堅持。
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阿嬤,我要打棒球!的名言
01. 在甲子園活躍的人、無法活躍的人,以及像我這種中途退出的人,到了五十歲的時候,所有的事情都會變成回憶。
02. 「阿昭,這種時候不可以只給客人一個蘋果。客人是特地來的,要給兩顆才行。這樣子的話,客人會覺得:『阿!真是不好意思。』才會繼續光顧。」
她還這麼說:「不管碰到什麼事情,做生意的人絕對不能生氣喔!阿昭。要是生氣的話,就做不成生意了。」
03. 「你已經辭職了嗎?已經辭職的話也沒辦法,那就放眼下一個工作,好好努力吧!在死之前,人生都只是用來打發時間的。如果你又找到什麼工作的話,就好好加油。去做各式各樣的工作,在死之前好好消磨時間。工作很棒喔!還可以賺錢,是最棒的打發時間方式了。」
04. 「就算夢想無法實線也沒關係,反正那只是夢想而已。所以,在死之前你就盡量去作夢吧!人生就是重複在做這些事情。」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一點小信仰的名言
01. 以色列人平安度過紅海後,追趕他們的埃及人都淹死了。上帝的天使要來慶祝敵人的滅亡。
註解上說,上帝看到這種情形,非常生氣。他說的話大意是:「不可慶祝。那些人也是我的孩子。」
02. 「如果是上帝的旨意,它就會實現。」
03. 有次 米奇跟拉比討論到幸福
睿智的拉比說 幸福的秘訣在於
要滿足 要感恩
為你擁有的一切,為你獲得的愛,為上帝給你的一切,覺得感恩。
就這樣。
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只是大多數的人 不甘於現狀
不夠有錢 不夠美 不夠瘦 不夠有權
有了 還想要更多
永遠不滿足 又怎能體會幸福
04. 沒有說出口的話,比什麼都令人耿耿於懷
這也是出自拉比之口
我們總認為來日方長 很多話都想等如何如何了再對親愛的人說
父母 朋友 情人都一樣
可是 有誰可以預期明天呢
很多話 當初如果沒說 之後要再度啟口時感覺已經淡了沒了
甚至是 忘了為何要說
更多時候是 當我們想對對方說時 那人已不在
當下 很重要
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的名言
01. 「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夠溼的雪,和一道夠長的山坡(Life is like a snowball. The important thing is finding wet snow and a really long hill)。」
如果你裹在正確的雪球裡面
它一定會滾下去,我就是這樣的例子
我的意思不只是指錢滾錢
就瞭解這個世界和結交什麼樣的朋友來說
也是這樣
隨著時間流逝,你必須做選擇
你必須是雪花願意掉落在身上的那種人
你應該本身就是一團濕的雪
最好是邊走邊加上更多的雪
因為你不會再回到山頂
這就是生命的運作方式 —— 巴菲特
02. 「壞消息是投資人的益友,它讓你以低價買進美國的未來。」
03. Be greed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
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2010年3月13日 星期六
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的名言
01. 老爸的人生看起來好像很宏大,老媽的人生連十八歲的我看來都覺得很微小。那是因為,她把自己的人生切下來分給我了。
02. 約翰藍儂的死帶給了全世界的人一些啟示,同樣的也在我心中留下了巨大的影響。再不快點做就要死了。再不快點去的話就要死了。人終歸要一死的。
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2010年2月6日 星期六
2010年2月3日 星期三
2010年1月30日 星期六
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
王爾德 (Oscar Wilde) 的名言
01. When I was young I used to think that money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Now that I am old, I know it is.
當我年輕時我曾以為金錢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現在我老了,我發現那是真的。
02.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我們都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03. Only the shallow know themselves.
只有淺薄的人才了解自己。
04. A poet can survive everything but a misprint.
一個詩人什麼都可以容忍,印刷錯誤除外。
05. Bad artists always admire each other's work.
糟糕的畫家總是欣賞彼此的作品。
06. Education is an admirable thing, but it is well to remember from time to time that nothing that is worth knowing can be taught.
教育是一件可敬的事,但要時刻牢記,沒有什麼值得知道的事是教得會的。
07. Fashion is a form of ugliness so intolerable that we have to alter it every six months.
時裝醜陋得完全令人無法容忍,以至於我們必須每6個月就改變它的樣式。
08. I can resist everything except temptation.
我可以抗拒一切,誘惑除外。
09. I have made an important discovery…that alcohol, taken in sufficient quantities, produces all the effects of intoxication.
我有一個重大發現——如果攝入足量酒精,就會產生各種陶醉的效果。
10. In this world there are only two tragedies. One is not getting what one wants, and the other is getting it.
世界上只有兩種悲劇,一種是一個人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另一種是他得到了。
11. It is very easy to endure the difficulties of one's enemies. It is the successes of one's friends that are hard to bear.
來自敵人的困難可以忍,來自朋友的成功則無可忍。
12. Life is one fool thing after another whereas love is two fool things
after each other.
人生就是一件蠢事追著另一件蠢事而來,而愛情則是兩個蠢東西追來追去。
13. Marriage is the triumph of imagination over intelligence.
Second marriage is the triumph of hope over experience.
結婚是想像戰勝了理智,再婚是希望戰勝了經驗。
14. One should never trust a woman who tells her real age.
If she tells that, she'll tell anything.
一個人決不應該相信說出自己真實年齡的女人。如果她把這都說出來了,那她什麼都會說。
15. Please do not shoot the pianist. He is doing his best.
請別開槍打死那個鋼琴師,他已經盡力了。
16. Tell the cook of this restaurant with my compliments that these are the very worst sandwiches in the whole world, and that when I ask for a watercress sandwich I do not mean a loaf with a field in the middle of it.
請轉告我對這家飯店廚師的讚譽,這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三明治了,還有,我點的是豆瓣菜三明治,我並不是要麵包片中夾一塊菜田。
17. The basis of optimism is sheer terror.
樂觀的基礎完全是恐懼。
18. The difference between journalism and literature is that journalism is unreadable and literature is not read.
報紙和文學的區別是,報紙沒法讀,而文學則沒人讀。
19. 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saints and sinners is that every saint
has a past while every sinner has a future.
聖人和罪人的唯一區別是,每一個聖人都有過去,而每一個罪人都有未來。
20. The only way to get rid of a temptation is to yield to it.
擺脫誘惑的唯一方法是屈服於它。
21. The public is wonderfully tolerant. It forgives everything except genius.
公眾極其寬容,他們可以寬容一切,天才除外。
22.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in the world worse than being talked about, and that is not being talked about.
世界上只有一件比被人談論更糟糕的事,那就是沒人談論你。
23. Time is a waste of money.
時間是一種對金錢的浪費。
24. To lose one parent may be regarded as a misfortune; to lose both looks like carelessness.
失去一個父母可以看成是一種不幸;失去雙親看上去就像是一種粗心了。
25. All bad poetry springs from genuine feeling.
所有糟糕的詩歌都源於真情實感。
26. Whenever people agree with me I always feel I must be wrong.
每當人們贊同我時,我總希望自己一定是錯了。
作者 kulin (? ) 看板 wisdom
標題 [言語] 王爾德選
時間 Wed Nov 24 00:20:01 2010
───────────────────────────────────────
摘錄幾篇特別喜歡的王爾德格言:
1.I adore simple pleasures. They are the last refuge of the complex.
我敬佩簡單的快樂,那是複雜的最後避難所
2.To love oneself is the beginning of a lifelong romance.
愛自己就是開始終其一生的羅曼史。
3.The basis of optimism is sheer terror.
樂觀的基礎完全是恐懼。
4.The heart was made to be broken.
心是用來碎的
---
5.A dreamer is one who can only find his way by moonlight,
and his punishment is that he sees the dawn before the rest of the world.
夢想家只能在月光下找到前進的方向,他為此遭受的懲罰是比所有人提前看到曙光。
6.I like persons better than principles,and I like persons
with no principles better than anything else in the world.
我喜歡人甚於原則,我還喜歡沒有原則的人勝於全世界。
7.It is characteristic of all deep human problems that
they are not to be approached without some humor and some bewilderment.
所有人類的重大問題都有一個共同點:沒有點幽默和瘋狂是沒辦法解決的。
8.Moderation is a fatal thing. Nothing succeeds like excess.
適度是極其致命的事情。過度帶來的成功是無可比擬的
(節制是不幸的,適量就像頓普通的飯菜那麼糟糕,過度才像一席盛宴那麼盡興)
9.Wickedness is a myth invented by good people to account for
the curious attractiveness of others
邪惡是善良的人們編造的謊言,用來解釋其他人的特殊魅力
10.Education is an admirable thing, but it is well to remember
from time to time that nothing that is worth knowing can be taught.
教育是一件可敬的事,但要牢記,沒有什麼真正值得知道的事是教得會的
11. 好人會激怒人的理性,壞人則引發人的想像力。
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
蕭裔芬離開鴻海 自認職場敗犬
蕭裔芬離開鴻海 自認職場敗犬
2010-01-08 朱梅芳/專訪
▲氣候太冷,蕭裔芬(右)貼心送媽媽的羅斯帽派上用場。(黃柏榮攝)
▲蕭裔芬(左)拍照時喜歡故意逗弄爸爸,爸爸板臉訓斥:「這樣拍起來像什麼話。」(黃柏榮攝)
相關新聞
丁靜怡受郭董感動 代他發聲做公益
前主播蕭裔芬兩年前請辭鴻海永齡基金會發言人,外界好奇她為何放棄絢麗的主播台、令人稱羡的首富郭台銘公司工作?目前在人間衛視主持《生活大不同》的她說:「我承認我是職場敗犬,鴻海是一流的企業,郭台銘是一流的老闆,但不是我玩的局。」
不快樂 螢幕前太虛假
她說,一直活在別人的價值裡,「但人生是我自己的,我不要很多錢,我要的是開心,別人眼中的好工作,不見得適合我。」從事新聞工作15年,當主播對她來說太容易,播到最後完全無法成長,「主播台下鬥來鬥去,我不快樂、不開心,最後算是鬥輸了,所以我請辭。」
她說,主播的光環,全是靠別人搭起來的,「那台子很虛假,都是自我膨脹,以為自己無所不能。」離開後,她自己造橋鋪路,面對不順利和挫折,萬萬沒想到,後來跳到另一個鬥爭更厲害的地方。
大頭症 見識人外有人
鴻海付她的薪水是她當主播的兩倍,估算月薪至少40萬。「待遇真的很好,對我卻是震撼教育!」她說,主播有大頭症,很驕傲,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裡面』我見識到『大』是人家的、『小』是自己的,這個企業文化不適合我,我的專長也無從發揮,裡面的人真的很棒,是我不適合,是我沒本事。」
揹貸款 買房侍奉父母
當時她父親心肺衰竭住院,但她每天仍趕著上班加班,「我忽然體會,時間全部給我老闆,如果我明天就死掉,我給家人什麼?我每天幫老闆寫這麼多公文,卻沒有好好寫一封信給家人。」
這兩年,她細心照顧家人,買房子讓爸媽住得舒服,「別人看來我一事無成,卻是我最開心的兩年,我有兩千萬貸款,不是不缺錢,但錢夠用就好,現在工作條件要開心,能幫助別人成長,還要兼顧我和家人的愛。」
也是主播出身的丁靜怡,現任鴻海公關室主任。蕭裔芬說:「我恭喜她,也樂觀其成。我自己做不好,沒必要嫉妒別人,也許她可以做得很好。」
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練習英文 part 1
abscond vi. 潛逃, 逃亡
YiFu Lin abscond to China.
(林毅夫潛逃到大陸)
cadet n. 軍校生
He is a West Point cadet now.
(他現在是西點軍校的學生了)
abdicate vt. 正式放棄
= give up
When the king abdicated his throne, his brother became the king.
(當國王放棄王權時,他弟弟變繼之為王)
abet vt. 唆使
aid and abet sb
The man was accused of aiding and abetting someone in the commercial crime.
(該名男子被控教唆人犯下該項商業罪行)
abide vt. 遵守
abide abode abode
You must abide by the regulations of school.
(你必須遵守學校的規定)
abrogate vt. 取消, 廢止
abolition n. 廢除, 廢止, 消滅
We all hope for the abolition of war.
(我們都希望消滅戰爭)
abundance n. 豐富, 充足
There were deer in abundance in these forests.
(這些森林中有許多鹿)
absurd a. 荒謬的
absurdity n. 荒謬, 愚蠢
The idea that the number 13 brings bad luck is absurd.
(認為十三號會帶來噩運的想法是可笑的)
I don’t understand why so many people can’t free themselves from the absurdity superstition.
(我不懂為何許多人沉迷於可笑的迷信)
accent n. 重音, 口音
I couldn’t tell where she was from until she spoke with her native accent.
(直到她帶著家鄉口音說話, 我才知道她是哪裡人)
When the party was over, I accompanied Mary to her home.
(舞會結束後我陪伴瑪麗回家)
accord n. 一致, 相同
in accord with 與...一致
of one's own accord 自願地
He exchanged his car for my motorcycle of his own accord.
(他自願以他的汽車交換我的摩托車)
account vt. 把...視為
vi. 解釋 (+for)
account for 說明
on account of 由於
be of much account 非常重要的
significance
He could not account for his absence from school.
(他無法說清楚為什麼曠課)
accustom vt. 使習慣
be accustomed to 習慣於
=accustom oneself to
=be used to
He is accustomed to getting up at 5 a.m. every day.
(他習慣於每天早晨五點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