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謀略春秋/ 羅吉甫 著 的名言

01. 六韜:輔其淫樂,以廣其志。厚賂珠玉,娛以美人。卑辭委聽,順命而合。

02. 屈瑕又說:「那我占卜一下,測定出師吉凶。」
在先秦時代,凡事占卜問吉凶。但鬥廉一反當時的思維模式,說到:「占卜是用來決斷疑惑,沒有疑惑(出師必勝)。又何必占卜?」

03. 松下幸之助曾說:「當別人問松下電器是生產什麼時,應該回答:『松下電器是培養人才的公司,同時也是生產電器製品的公司。』」

04. 克勞塞維茲說:「沒有考慮到戰爭的最後一步,就不可以跨出戰爭的第一步。」

05. 在秦穆公舉行完婚禮後,發現晉國陪嫁的奴僕中少了一個百里奚,就問起他的下落。一問之下才知道此人來頭不小,很有才幹,此刻卻在處國看牛養馬。於是,不惜重金要把百里奚贖回來。

公孫枝立即阻止秦穆公說:「不可以這麼做。楚國人不知道百里奚的才幹,才會讓他去養馬,如果我們用貴重的禮物去贖他回來,不就擺明了他是個人才?屆時楚國不放人怎樣辦?」

秦穆公想一想也對,因此,就用奴僕的一般身價,派人帶著五張黑色羊皮(五羖),對楚王說:「我國有個奴僕,叫做百里奚的,逃到了貴國,請讓我用五張羊皮把他換回去。」

楚王不疑有他,把百里奚交給了秦國。經過幾次長談,秦穆公發現百里奚果然是不可多得的治世長才,便聘他為宰相。

06. 這個故事發生於晉國。當時為西元五九七年(晉景公三年),晉國大夫屠岸賈為了擴張權位,決意剷除政治資源豐富的趙家。

原來,晉國有名大夫叫趙盾。景公繼位後,趙盾就死了,他的兒子趙朔繼承大夫的職位。屠岸賈想藉著趙朔實力還未坐大時,把趙家勢力連根拔起。於是,屠岸賈帶領諸將攻入趙府,殺了趙朔和趙家所有族人,只剩下趙朔的妻子。

趙朔的妻子是國君晉景公的姑姑,當時已有身孕,她僥倖逃出,躲入宮中,成為這件慘絕人寰的滅門血案唯一的活口。

趙朔的門客中,有個叫公孫杵臼的,問趙朔生前好友程嬰說:「趙家有難,你怎麼沒殉死呢﹖」

程嬰回答道:「聽說趙朔的妻子有遺腹子。若有幸為男兒,我將撫育他,好為趙家復仇﹔若為女兒,我再跟隨趙朔而死。」

不久,趙朔的孩子呱呱落地,是一名男孩。屠岸賈聽說趙家有後代,為免後患無窮,派人搜捕。趙夫人想逃也逃不出,危急中冒險一試,把嬰孩藏在褲襠裡,並祈禱說:「孩子啊!如果趙氏從此滅絕,你就哭吧!如果趙氏不絕後,你就不要出聲。」

說也神奇,屠岸賈的爪牙大肆搜尋時,嬰兒竟一聲也沒哭。

程嬰聽說趙朔的嬰孩大難不死,問公孫杵臼說:「屠岸賈沒搜到嬰孩,勢必不肯善罷干休,以後還會再搜。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怎麼辦﹖」

公孫杵臼問說:「撫養孤兒和一死,何者較難﹖」

程嬰想了想,答道:「一死百了,比較容易﹔養育孤兒長大,較難。」

公孫杵臼對程嬰表示:「趙朔生前待你不薄,你就做較難的任務吧!我選擇容易的,讓我先死。」

兩人說定後,便分頭進行。他們先設法找來一名別人家的嬰兒,由公孫杵臼帶到山中躲起來,程嬰則進宮偷偷把趙朔的嬰兒運出去。一切安排妥當後,程嬰前去告密說:「小的不才,無法撫養趙氏孤兒長大。只要給我賞金,我就說出他的下落。」

屠岸賈的部將聽了很高興,便發出一筆獎金,跟著程嬰,來到公孫杵臼的山居小屋。

公孫杵臼一見到程嬰,便破口大罵:「你這個小人,說好共同撫育嬰兒,如今竟然出賣我。」說完,向諸將求情說:「趙氏孤兒有什麼罪﹖要殺殺我好了。」諸將不肯,還是殺了公孫杵臼。

屠岸賈聽說趙氏已經絕後,便放了心。他哪裡料到,趙氏孤兒仍活得好好的,正由程嬰撫養,取名為趙武。

十五年後,晉景公生了一場病,用卜卦問吉凶。透過卜辭,景公懷疑,趙朔似乎有後代。

景公詢問大夫韓厥。韓厥可能是當時唯一知道這件事的人。當年,屠岸賈派人殺害趙氏一家,事先知情的韓厥,搶先通知趙朔,要趙朔快逃。趙朔不肯,只拜託韓厥,務必為趙家保存後嗣。

韓厥聽景公問起,便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秉告。景公既驚且怒,下令為趙朔平反。於是祕密召來趙武和程嬰,讓趙武率軍攻擊屠岸賈,滅了屠岸賈家族,一如當年屠岸賈對趙家所做的。

眼看趙武長大成人,又報了仇,程嬰決定赴死。他向趙武訣別,趙武啜泣跪求程嬰不要死,但程嬰心意已決,說:「我不能不死。當年,公孫杵臼看重我的辦事能力,把大事交給我,自己先我而去。我若不去九泉之下會他,他還以為我沒把事情辦好呢!」

程嬰於是自盡。趙武為程嬰服喪三年。

07. 《戰略論》作者李德‧哈特說:「若將戰爭原則濃縮成一個詞,那就是集中。」

08. 傳說商紂夜夜狂歡,忘了日期,派人去問箕子,箕子也裝醉,佯稱不知,他對門人說:「眾人皆忘記日子,獨我記得,將會有禍事上身。」

09. 吳王闔廬派兵攻打越國,卻反遭越王句踐突襲,不久便傷重而死。
闔廬臨終前,囑咐兒子夫差務必報仇。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夫差繼位後,急於復仇。他派人在他每天進進出出時,大聲問:「夫差,你忘記越王殺了你的父親嗎?」
夫差便回答說:「不,我決不忘記。」

10. 第一次是在句踐回國後第四年,句踐想和范蠡商討伐吳一事。范蠡卻表示:「天時未到,務必等待。強求會遭來災禍。」
范蠡又說了一段頗含玄機的話:「上天有給予的時候,也有不給的時候;更有給了又奪回的時候。君王您不要太早打吳國的主意,吳國早晚是您的。如果太早行動,事情如何演變,難以逆料。」
...
范蠡提醒句踐說:「二十二年來,您夙興夜寐,是為了什麼?如今竟想把大好機會拱手讓出!要知道,這是上天賜與您的,您不取,反而會受到報應。您忘記會稽山上的困厄嗎?」
...
吳王悔恨交加,嘆道:「真懊悔當初不聽吳子胥的話。若死者無知,倒也罷了,若死後有知,我有何面目見吳子胥於地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