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新富餘:人類未來20年的生活新路徑 的名言

01. 我們就從消費用品講起,這項事實無庸致疑:正如同每項購買行為都有金錢價格可言,每次購買行為也都會對生態造成衝擊。有些物品讓地球受害較大,有些物品讓地球受害較小。;但是,我們買的每樣東西都會讓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也都會消耗自然資源,並影響生態系統的正常運作。種植棉花需要使用大量殺蟲劑,並會讓土壤貧瘠;塑膠製品充滿石油和有毒物質;電子產品使用重金屬和更多有毒物質。就像替代食品運動堅持使用有機食品、當地生產和重視永續性,奉行新富餘的消費也必須尊重地球。

02. 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人們在意許多彰顯地位的物品。...美國當地一項調查發現,當鄰居所得增加時,個人幸福感反而大幅降低。當人們設法藉由更努力工作來增加所得,卻發現別人也這麼做,所以自己並沒有如願以償時,就會出現著名的水車效應(treadmill effect),再怎樣拼命工作,幸福還是停滯不前。

所以,我們何不學會從水車上跳下來,別再費力地踩?這種情況真的發生了。減速者已經想通,金錢不能買到滿足。...人們以為金錢會讓自己幸福,但事實多半不是這樣,金錢沒有這種功效。

03. 對許多人來說,賺更多錢就要工作更多小時。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工時更久會讓人更不快樂。...心理學家提姆‧凱瑟(Tim Kasser)和肯儂‧薛爾敦(Kennon SHeldon)發現,時間充裕讓人感到快樂,即使在控制所得變數的情況下也一樣。在他們進行的一些調查中發現,人們認為時間比物品更重要。凱瑟和柯克‧布朗(Kirk Brown)發現,工作時數跟生活滿意度成負相關。

04. 所以,如果富裕國家的情況是這樣,所得和較長工時不會讓人快樂,那麼什麼才會讓人覺得更快樂?答案並不令人意外。多花一點時間跟親朋好友在一起,多花一點時間建立親密關係,多花一點時間享受美食和運動,這些事都能讓人快樂。

沒有留言: